第1章 记忆移植46(1 / 2)

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开始将计算机与人脑类比,计算机也有了电脑的称谓。

计算机软硬件的分离与结合,很自然的让人联系到人的大脑与意识的关系。将一台计算机内的软件、数据拷贝到另一台计算机,只要两台计算机足够相似,这些软件就会一般无二的运行自如。人的意识是否也可以这样迁移?

很早就有人开始这样的尝试,让计算机储存人的记忆。

最开始的尝试是记忆的移植,记忆是否可以从一个生物体移植到另一个生物体?

早在1962年就有科学家声称通过实验证实了,“记忆在涡虫同类相食过程中的转移”,一只涡虫只要把另一只吃掉,就可以继承对方的部分记忆。主持这项实验的科学家认为,记忆本质上只是一种化学物质,通过体外注射或者消化系统就可以在不同动物之间传递。

虽然这项实验的结论并未得到广泛的承认,但后续有大量的研究,不同的科学团队通过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在诸如海兔、蜗牛,甚至鸟身上实现了记忆移植。

1999年,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心理科技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记忆移植手术,为损伤了大脑平衡器的中学生凯利植入“运动记忆芯片”。芯片植入成功后的凯利能作出优美的体操动作,几天后记忆衰减。取出芯片以后,凯利又同以前一模一样了。

到二十一世纪时,人工智能技术和脑机接口技术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人的智力并不具有特殊性,人设计的机器可以具备跟人一样甚至比人更高的智力,一些人开始预测硅基生命终将取代碳基生命统治地球。AI威胁论甚嚣尘上。

宣扬硅基生命威胁的同时,一小部分野心家开始尝试把自己变成硅基生命。

最初的实验是将人的记忆存入电脑。随着脑科学发展,通过侦测脑电波分析大脑信息成为可能,而将这些信息数字化更是成熟技术。很快有人声称实现了将人脑中的部分记忆存储至计算机。所有人都意识到,通过脑机接口读取大脑中的信息必然更便捷。只是限于当时各国普遍的伦理要求,脑机接口的研究还仅限于医疗用途。

法律是用来约束守法的人,道德是用来约束有道德的人,医学伦理学的约束力也仅限于传统意义的科研人员。什么也阻止不了完全自筹资金,自组团队,秘密研究的野心家。

温斯顿·梅耶就是这样一个野心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