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再度比拼 187(2 / 2)

当前研习三月战争前的评价体系,机甲战士最高的评级是成为5星战士,但除了5颗星的最高判定,还有种种规范的设定。

首先是机甲战士的级别,这里是指机甲战士驾驶机甲的吨位,分为轻型,中型,重型,突击四个系列,虽然很多机甲战士至少可以驾驶并操作2-3个系列的机甲,但那仅意味着是可以开动而已。

实战中不能指望一个轻型机甲专属战士能发挥出一部重型机甲的全部实力,因为不经过持续有效专业的培训,机甲战士只能发挥出重型机甲大约40-60%的战力。

当然,拥有2个或更多系列证书的机甲战士也是有不少的,不过他们通常都是属于“万金油”式的战士,相当于一个技能平均的普通战士,不太客气地说只是更为好用的“骨灰级炮灰”而已,因为他们的适应性更强。

如果按照同样一部机甲,专属机甲战士通常能发挥机甲100%的战力来计算,“万金油”式的机甲战士通常只能发挥机甲70-80%的战力。

除此以外,机甲战士评级系统还有详细区分镭射专精,导弹专精以及加农炮专精等。因此培养一名精锐的机甲战士要花费的金钱和时间消耗惊人。

同样,在任何战争中损失过多高级别的机甲战士对一个国家的军队来讲都是短期无法弥补的损失,许多已经现实发生的例子无一不有效的证明了这个论点,高级的机甲战士常常更会有效的利用环境,结合自己的技术,根据自己机甲的实际状况,做出合理的判断,所以也才会出现在波浪式的极限战中,一名高级机甲战士在没有任何补给支援的情况下,连续击败多部同型号机甲的奇迹。

在机甲战士对决的历史长河中,从不缺乏类似的战例,典型的战役中,比较著名的有如3215年发生在自由联盟“行星NEW HOPE的反乱”就是一个典型的战例。

当时驻扎在自由联盟行星NEW HOPE的一个名为“雷火”的机甲团,一个多数由2星以及更高级别的机甲战士组成的特混精英机甲团,卷入了当地的政治风暴,"雷火"的二名团长和当地政府的持不同政治见解的团体联合,在得到大多数团员的支持后,在某个凌晨和当地效忠不同政见者的卫戍部队联合发动了武装政变,在参加政变的2个团的常规部队支援下迅速而有效地清扫了支持当权者的守卫部队,当占领当地政府和重要部门以后,“雷火”的机甲战士根本没作停留的就急速行军,在当地自由联盟所属机甲部队还未能有效集结的情况下以奇袭的战术打跨了驻扎在当地匆匆赶来的5个由新兵组成的后备机甲团。在随后的日子里,“雷火”的机甲战士们在团长的带领下,采取巧妙的计划并利用自己高超的技战术击败了前来执行镇压任务的4个正规机甲团,这其中还包括2个由自由联盟部队里的老兵组成的重装机甲团,令行星NEW HOPE曾一度脱离了自由联盟长达6个月.最终,在谈判破裂的情况下,自由联盟痛下决心切断了NEW HOPE的工业必备品补给2个月后,自由联盟首府出动了联盟内最精锐的“自由之翼”所属2个突击团以及4个临近NEW HOPE星系的2级正规机甲团,花了1个月的时间才把这场武装叛乱镇压下去,为此,自由联盟付出了仅3星机甲战士牺牲的生命就高达15人和数十部机甲的代价,至于反叛的机甲团"雷火",更是除了1名2星战士投降外,其余机甲战士全部战死,光是阵亡的3星战士就有30名以上,战斗到最后阵亡的正团长更是4星级的菁英战士,不能不说是当时自由联盟的一大损失。

由此高级机甲战士在局域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可见一斑.不可忽视的还有一条,那就是起相当重要作用的维护和补给措施。当时根据非正式传言,“雷火”机甲团最终是在缺乏种种必要的补给和良好的维护下才会在短短一个月内被彻底打跨的。

否则,即使是“自由之翼”也不可能只付出那么点时间和代价就取得了胜利.说这些话并不是毫无根据的空穴来风,就之前执行任务的4个机甲团来讲,一个混编的精英机甲团让那些不乏饱经战火考验的机甲战士老兵们在NEW HOPE没能呆下6个星期,最后能成功撤离的残余部队更是还不到2个连的规模,这本身就证明了“雷火”机甲团本身的强悍攻击力。

但是毕竟是和拥有丰富实战经验的重装机甲团作战,操纵着诸如"Thanatos""Catapult"等重型机甲的自由联盟正规军的老兵们同样也依靠强大的火力给了“雷火”难以短期恢复的沉重打击,有传言表明"雷火"足智多谋的副团长,一名双系列的4星机甲战士就是在和这些老兵操作的重型和突击机甲进行作战的时候意外战死的,这也是"雷火"迅速陨落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最后和"鹰之团"的战斗的日子里,"雷火"的许多行动计划显得不够理智和周全。而最终唯一的幸存者,一位2星重型机甲专属战士,有传言表明竟然是驾驶着一部勉强可以行动的30吨轻型侦察机甲“欧文斯”投降的。如果这个传言属实的话,单从机甲战士的精神道义上讲,”自由之翼”赢得也并不算是光彩。

好在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总有"机甲战士职业速成"学校的存在,这些学校在三月战争之前大多是由一些著名的机甲佣兵组织建立的,通过付费机制从星球公民阶层吸收拥有成为机甲战士潜力的学生。

并通过一系列的考评直接对学生进行机甲操作系统指导。通常经过1-2年,甚至是更短期的培训一个学生就可以毕业,不过这样调教出来的学生多是只能操作有限的几款甚至只是一款常规机甲的机甲战士。

换句话说,他们很难会有成为高级机甲战士的机会,通常不是充当高级机甲战士的"肉盾"就是被作为战争"炮灰"级别的普通产品,被军队或佣兵团推上了战斗第一线。

在三月战争以前,这类学校虽然国家自己也有开设,但重视程度远不及机甲战士学院的投入。相比之下,民间的此类学校却由于投资方往往更重视自己的名誉和对自己团队后备力量的储备的看重,教学质量并不比政府的差到那里,相反诸如顶级机甲佣兵团“北风高地人”、“群狼龙骑兵”建立的这类学校却是常常人满为患。

不过这一切现在都开始改变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