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这么好赚的吗?73(1 / 2)

新的一周,河元市工业路上的一处书报亭,从背心换成夹克的中年胖老板早早开张。

时间才刚过六点。

铺好今天新到的各种报纸杂志,最后斟酌着将昨天收到的10本《青旭》放在窗前显眼位置,胖老板回到书报亭内,刚要给自己冲一杯茶,再读一份报纸,第一位客人已经上门。

还认识。

望着窗外支好自行车走来的娇小脸蛋姑娘,胖老板热情地招呼一声,笑着道:“要《青旭》是吧,今天有了,但可不多啊,你早来也是对了。”

胖老板的直白话语让姚冉有些不好意思,还是一眼看到某份杂志,伸手就拿起一本。

封面上的字体让她很容易找到目标,加大加粗的两篇文章标题:

《仗剑走天涯》。

《梦断》。

另外还有一行:‘参商访谈,我们为什么要写作?’

因为是熟人,胖老板也没有特意招待,招呼过,就自顾自往保温杯里加了茶叶,端起暖瓶开始倒水。

做完这些,来到窗口前坐好,胖老板才看向外面已经在翻杂志的某个姑娘,主动找话道:“闺女,你或许还不知道吧,我昨天听几个中学生说,这‘参商’,确实就是咱们河元的,还是二中的学生嘞,啧啧,真是不得了啊。”

姚冉刚刚沉浸的思绪被打断,抬头,又下意识点头,轻声应道:“是啊。”

想起昨天。

某个写诗的少年。

直到现在,姚冉脑子里还都缠绕着《知秋》里的一句:

不笑的娃娃。

因为脸蛋娇小,从小到大,经常都会有人说她们姐妹两个是显嫩的娃娃脸。

那么,那句诗,说的是自己吗?

他又为什么要在诗里提起自己?

还是说,并不是自己,也可能……嗯,昨天还有位个子小小穿着还很漂亮的姑娘,同样像个娃娃,而且一整天也都不怎么说话,更别说与其他人一起哈哈大笑。

不过……

同样也不一定。

或许还有其他寓意。

总之,自己可不能自作多情。

不能不能不能。

正想着,思绪再次被打断,胖老板提起另一件事:“对了,闺女,昨天的《黄河两岸》上又有一篇关于‘参商’的报道,你要不要看看?”

姚冉下意识左右找寻,又转向胖老板:“好啊。”

胖老板从里面拿出一份都市生活类型的《黄河两岸》,递了出来。

姚冉接过,看封面,没有找到目标,却也没有再翻,想了想,又拿起两本《青旭》,掏出钱包道:“老板,算算……”

“这一下要三本,其他人可不好买啊,”胖老板玩笑一句,又道:“你是熟客,给9块就行,报纸送你了。”

姚冉感谢一句,付了钱,便匆匆骑车离开。

打算在医院那边吃早饭,顺便,上班前的时间,可以仔细享受自己的阅读时光。

姚冉离开没多久,又有一行四五个少年少女骑车过来,扎堆在书报亭前。

不等老板反应,其中一个双马尾姑娘已经雀跃道:“果然有了,《青旭》。”

说着好像怕人争抢一样,少女直接抓起剩余的7本,数了数,探头进来:“老板,还有吗,再来3本凑个整数呗?”

这是大单。

而且,也是熟人。

胖老板站起身,却只能摇头:“闺女,一共才进了10本,刚有人买走3本,剩下都在你手里了。”

双马尾少女一听,把杂志握得更紧,一边追问:“老板,我昨天来问过的,那本《经年》,到了吗?”

“还没,要等几天。”胖老板道:“《正茂》也没有,昨天卖完了,其他有‘参商’文章的,我还特意问了问批发商,他们说会注意。”

“《正茂》我有了,”少女说了句,依旧抓着手里一叠杂志,一边看向两旁报纸,还吩咐身边伙伴:“找找,看看今天有没有‘参商’的新闻。”

于是一起开始找寻。

昨天《黄河两岸》上关于‘参商’的文章就是这几个少年寻到,胖老板见此也没阻止,想着等他们找到了,就挑出来,也放得显眼一些。

果然又找到。

这是一份周刊,《中原风采》,而且,上面竟然还不止一篇。

第一篇报道在头版上还有导读:‘参商’小说合集《数不清的流年》将于9月16日正式上市。

想想最近的热闹,胖老板听双马尾少女念出标题,突然觉得,或许,到时候自己也该进几本。

书报亭也是会卖图书的。

另外则是一篇评论文章:《仗剑走天涯,参商的‘堂·吉诃德’》。

确认一份《中原风采》,其他没找到,几个少男少女才又拿了一叠《中原风采》,算上7本《青旭》,付账,兴冲冲地离开。

望着窗前转眼空出来的一个黄金位置,胖老板都有些蒙,愣了片刻,只能走出亭子,把外面剩余的《中原风采》都拿来补充刚刚的空位。

然后,听着路过上早自习的学生们一个又一个地询问,胖老板很快再次拿起了电话。

热度这么高的杂志,上次给5本,这次给10本。

玩呢?

还让不让人做生意?

河元市某个街边书报亭的遭遇,只是这一天中原省内外无数个书报零售商的缩影。

按照苏杭给出的策略,第一批1万本杂志售罄之后,这个周一,秉持着一次不能喂太饱的思路,博艺明明已经收到了超过5万的订单,却还是只给经销商发出了2万本杂志。

然后,再次一天售罄。

这一次,博艺没有运作,倒是有些媒体主动报道了起来。

于是热度再次提升。

9月6日,周三,又一批的两万本,又一次的一天售罄。

然后就有人生气了。

博艺本来计划再来一轮,才彻底放开供应,结果,周三下午,钟长林就接到了市政府一位领导的电话。

说有人投诉。

还不止一个。

总之,就是指责博艺工作不力,好好的一份杂志,明明很受人民群众欢迎,却就是不肯一次多印一些,抠抠索索的,不爽利。

钟长林被训的和孙子一样,挂了电话,却是立刻喊来李晴,压抑着兴奋,一连串地吩咐。

联系省报。

道歉!

咱们要再次道歉!

这次要一个整版!

不然显不出改正错误的决心啊!

另外,第三轮就算了,通知与博艺合作的一干印刷厂,第二天之前,必须交出五万本杂志出来,再之后,市场要多少,咱们给多少。

这么来到9月7日。

星期四。

无数人就看到了一份杂志短时间内第二次向公众致歉的‘奇观’,而且,这次竟然还弄了一整个版面,如同打广告一样。

内容更加诚恳。

再细看,原来是被领导批评了。

其中一些关注到近期《青旭》杂志却求购无门的读者第一反应是:

你们活该啊!

另外大部分本来还不怎么关注整件事的读者,难免生出更多好奇,一番探究,也知道了有个少年一月发表9篇文章的奇闻,还有博艺‘预付十万’的夺目消息。

于是,当9月刊的《青旭》开始大范围铺货的时候,也一下有更多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心思,纷纷开始购买。

这么一来,刚刚开始铺出的5万册,似乎又有些不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