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通漓城 13(1 / 2)

漓江郡,位于青漓江以北,这里多为平原,土地相对肥沃,但论富足程度却仅排在帝都之后,它位于梁国腹地,背靠青漓江,所以郡内又有数不清的水道、湖泊和运河,再加上远离战争,又一向风调雨顺,所以极为适合种植谷稻,是梁国首屈一指的纳粮大郡。

漓江郡的郡城名为通漓城,位于中部,可是货真价实的漓江第一大城。贯穿梁国南方的青漓江的两大支流之一的通漓江就从此城中心穿过,再加上另外几条水陆干道也汇经此地,因此交通极为发达,可称得上是水运枢纽,商贸要道。每年从此经过的商户、旅人更是数不胜数,极大带动了此地的经贸活动,所以通漓城的繁华程度,一定程度上堪比帝都,是名副其实的漓江郡第一大城。

在通漓城,大小车行、码头、船户极为繁多,遍布全城各处。从事这一行的车夫、苦力、船工更是多如牛毛,有数万人之多,而林家的先祖,第一代镇西候在没有发达前,就是其中一位靠码头为生的人,也是从这里认识了大梁国的开国太祖,从而追随他拓荒建国,受封镇西候。

城南码头,清晨的太阳刚刚出来,江面上的雾气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稀薄,只见江心薄雾散入青山之中,露出的江面上大小船只林立,一望无际,朝阳的辉光在江中流动,景色无比壮美。

只见江中心处,一叶扁舟,船舱顶多只能坐下三五名商客样子,在江中灵动的穿梭,慢慢向渡口靠近,撑船的是一位老汉,眺望着越来越近的渡口,便开口呼喝道:“各位客官,通漓城到了!”。

不一会,这只小船,便慢慢的在码头边停住,从船上下来四五个人。其中一名看起来十七八岁,打扮的有些诡异的年轻人,头戴斗篷,身穿普通青衫,身型挺拔,刚下船就东张西望,一副乡下人刚进城的模样。

这年轻人正是一连赶了一个多月的路,才刚到通漓城的林清尘,从岭涯郡的炎岭山脉出发,面向东北而行,直奔通漓城而来,这中间他也因为想抄近路,单独行走在荒山野地时,不小心迷了路,耽误了几天。

最后只好在路途中跟别人合伙搭伴,共同走官道,想当初老管家带着他可是足足走了半年的时间,好在他还是一路顺风的来到了他林家的祖地通漓城了。

下了船,林清尘穿过人头攒动的渡口,径直向着城内走去。

通漓城东城最繁华的云陵街上,有一处占地数亩大小的巨宅。在宅院的黑漆大门上,挂有一块写着“镇漓侯府”四字的匾牌,在匾牌下面则有八名劲装大汉分站两侧,这些劲衣人一个个昂首挺胸,目不斜视,一副训练有素的精悍模样,让人一见就不敢小视。

镇漓侯府不远处的街对面,有一家六层的云春居酒楼。此楼在整个通漓城也是排得上字号的大酒楼,特别是它的招牌菜“云春八珍”,更是出了名的美味佳肴,为它揽下了不少闻名而来的客商。

此时正是午时用饭时分,所以云春居正是人满为患,从一楼到六楼的桌前都坐满了人,挤满了用餐吃饭之人。

从酒楼外大街上路过的行人,都能闻到酒楼上发出的浓浓酒饭之香,让人垂涎欲滴,甚是诱人。

在三楼靠街面窗口的桌子旁坐了一名青年,桌上摆了些可口的荤素小菜,还有一壶小酒,这人正是刚刚从码头而来的林清尘了。

林清尘手中还把玩着一个盛满酒水的小酒杯,桌上的饭菜也未动几口,从窗户往下居高临下望着什么,整个人一副心不在焉的懒散样子。

他斜瞥了一眼不远处的镇漓侯府,又收回目光看了看眼前的街面,脸上表情毫无变化,却一仰首,把那杯酒给喝了下去,然后继续望着楼外出神。

十年前,这里有另外一个名字,镇西侯府,他还记得十年前,父亲带着自己和老管家,夜里偷偷从镇西侯府的后面溜了出来,一路凄凉的乘船而下的场景。

经过一番打听林清尘已知道,他们林家被抄家之后,这座院子便被当今的皇帝老儿赏给了当今的国丈镇漓侯了,这镇漓侯据说是最近几年才受封的,想来跟林家的事情没有关联,林清尘一边用手指轻敲起桌面,一边推敲着心中的疑问。

这时,一位身穿白短褂的店小二,引着一位看起来三十左右的灰衣青年走上了三楼,店小二四周看了看,刚好看见林清尘的隔壁的一张空桌,便带着灰衣青年走了过来,热情的说道:“这位公子请,您这边坐!你点的菜马上就上来了。”,等灰衣青年在林清尘旁边的桌子上坐了下来后,就急忙的下去招呼其他客人去了。

这位灰衣青年长的五官端正,浓眉大眼,眉宇间颇有几分英气,他坐下之后就环顾了四周一眼,刚好和林清尘的目光碰到了一起。

灰衣青年见状,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便又扭头看向了另一边,就转过头去,不再理睬这边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