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瞬息万变的局势,攻守互换(1 / 2)

柠溪城,朱由榔等人刚刚敲定撤退的计划。

府外,一个士卒快步走了进来,对着朱由榔汇报。

“报,陛下。城外敌军营帐,四起大火,厮杀声连绵不断。”

这声禀报,让众人一头雾水。

毕竟他们也不知道城外的奴隶起义反抗,因此也就错失了这个机会。

等到城外安定下来,士卒又前来禀报。

“明日还是按照计划,撤出柠溪城。此外,廉将军领兵三千在安丰镇设防,在这里按兵不动,随时等待反攻的命令。”

安丰镇是柠溪城到阿瓦城路途上,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在这里藏兵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而且,朱由榔已经决议要一口气吞掉这四十万,毕竟他明天就可以得到兵员的补充。

因为,这几日大明民众的数目逐步递增到四十万,因此可以召唤出来四万兵马。

四万兵马正面抗衡,已经处于疲于征战的赵氏和部,朱由榔有十足的把握。

“臣领命。”

廉颇大步一踏上前,朱由榔满足的点头。

“离开柠溪城,各部要严明纪律。绝对不能发生肆虐百姓的行为,另外将城内仅存的粮食全部分发给城内的百姓。”

“不久的将来,我们还是会回来。”

这些建议都是刘伯温提出来的。

刘伯温清楚,四十万大军若是攻占柠溪城,必然会展开一系列的狂欢,虐杀或许不可能。

但是,一定会劫掠。

为了立足接下来的缅甸,朱由榔必须要实行一些仁政。

“那接下来,我们要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了。北边的吴三桂。”

沙盘的最北端,一列骑兵严阵以待。

吴三桂此次没有顶住压力,在清廷的要求之下,统领十万铁骑出兵缅甸。

同行的还有清廷的大将。

是一种督战,也是一种警告。

对于王辅臣的死,清廷并没有太过的斥责和惊讶。

毕竟,对于这样鼠首两端的人,清廷一直以来都是利用完最后的价值,要么是找个罪名,直接诛杀九族,要么就是这些人,主动请缨,解甲归田。

这也让吴三桂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更多的考虑。

一方面,他是直接和各地的土司,达成了协定,他们这些土司会与吴三桂和平相处。

但是,反观有清廷大将统治的地区,这些土司就不断的反抗,而吴三桂的军队只要前往支援,这些土司就望风而逃。

而且,土司的起义,那是此起彼伏。

清廷的那些大臣,自然不是傻子,都清楚吴三桂的价值。

因此,前来督战的大将,并没有直接了当的指挥作战,反而是在后方,享受着吴三桂奉上的美酒佳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