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内斗局势65(1 / 2)

“太子不必担忧,,云南地域辽阔。即便是鳌拜设防,我们也是可以找到空隙。”

商鞅则是一脸自信。

“那就按照诸位的计策行事,至于详细的实施,就由诸位和韩将军以及廉将军一同决定。”

“只是可惜,云南的那些土司,没有答应和我们一同合作。若是这些人,与我们一同合作。或许我们可以进展的更加顺利。”

提及到云南的这些土司,让韩信派遣去的使者,吃了不少的闭门羹。

更有派去见吴三桂此前的麾下,直接被烹煮了。

这样一来,就直接是破了当初的约定,两国开战,不斩来使的先例。

如此一来,这是让韩信遭受到不少的打击,不过他是一个越挫越勇的人。

因此,他现在还是在根据各方的局势,制定出新的计划,从而尽快拿下云南的全境。

“他们这些人,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全然不把忠君爱国放在心里。对于这样的人,我们也不必抱有太大的期望。”

李善长则是不以为然。

“也是这些土司的要求实在太过苛刻,让我们无法接受。我们即便是顺着他们的意思拿下云南全境。那我们的大明疆域,也是被分出一块。”

“就算是陛下在,也不会接受这样的条件。”

这些土司早就是想脱离管辖,因此他们的条件,就是若是将清廷的军队赶出去之后,他们要有自己的管辖的土地。

他们也不再是归属大明,而是简而言之的,可以成为大明的附属国。

若是朱由榔在,他或许可以忍受这些人,有自己的管辖的土地和人,这是最后的忍耐。

但是这些人,有心思想要成为附属,那他绝对要掂量一番。

若是稍有不慎,那这些势力,就不在大明的疆域之内了。

“想到这里,诸位怎么看现在北方仅存的势力?”

现在萧何等人是采取了蚕食的计划,将北方的一些城市的势力,都拉拢了过来。

当然现在也不敢采取太过强硬的手段,一些识趣的势力,自然是心悦诚服。

但绝大多数的,都是没有臣服,而且是悬而未定,都在观望。

还有一些,则是想护国王靠拢,现在的护国王是几经思考辗转。

他一方面是不想向赵氏和低头,另外一方面,又不想真的是屈居人下。

如此一来,他便开始了屯兵,招揽各方的势力。

“现在,我们可以下重药,让那些瞻前顾后的势力,好好看一看,到底该站在哪里。”

“再者,我们一直以来,给护国王的时间都太多了。我想这个时候,还是的确应该向他们施压。”

朱由榔在离开之前,也是定下了一个不小的目标,那就是在一年的时间内,尽可能的将缅甸的北部全部吞掉。

“不如,我们派两个使者前往,探一探护国王的虚实。另外一方面,调动玄武营出兵,尽可能的堵住安南一带。”

朱慈煊看向安南的地方,这个地方现在是护国王的所辖地,也是护国王唯一一个和赵氏和所辖地相连的地区。

只要这样动兵,那就是意图明显了。

若是护国王不臣服,那就是要动兵。

“此事还是要从长计议,不能操之过急。而且,陛下现在在海上的胜利,足以引起清廷的注意力,说不定,清廷会抽调军队。”

“那陛下所面对的压力将会成倍的增加,那个时候,我们这些人,都是要随时准备出兵,为陛下分摊一些压力。”

萧何思考之后,开口说道。

朱慈煊又看了看其他几位,也是都点头。

因此,他也是答应了,他现在心中是无比崇拜自己的父亲。

若是在之前,那可能只是所谓的君权威压,但是他的父亲,又将他从危险的境遇摆脱,甚至打下诺大个疆域。

现在,更是要反攻清廷,甚至对他自己委以重任,他现在是大明的太子。

虽然,他已经得知,他父皇的后宫嫔妃,有不少都怀孕了,也有不少以及临近生产。

但是,他没有半点的担忧,因为他清楚,眼前的这些人,都是效忠自己的。

清廷的京师,一封战报快速的递呈到大殿上。

现在的康熙帝正有些昏昏欲睡,下面的文武大臣双排并列。

在康熙帝的幕后,太皇太后因为最近前方战事的吃紧,也是垂帘听政。

实际上而言,她现在能被推上台,也是依赖于几位辅政大臣。

“陛下,福建水师主将施琅,畏敌怯战,使得我沿海陷入困境。臣请奏,撤除施琅的所有职务。此外,将他押解归京,交给兵部处罚。”

“臣附议,施琅胆怯不敢和郑成功正面对抗。失了我大明的威严,必须要押解归京问责。”

一众大臣都是连连上奏要康熙帝追责。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八旗的大臣,他们原本就是不愿意,太皇太后大肆的启用汉人,如今现在抓到了机会。

他们都是有些雀跃的上奏,这样一来,也是打压了汉人。

当然,现在的清廷内部拱火内斗的局势,也是愈演愈烈了。

“启禀陛下,臣不敢苟同。施琅将会乃是为了我大清保全实力。”

“我大清的水师刚刚组建不久,且大部分都是使用降臣。现在若是和郑成功的水师硬碰硬,毫无胜算。”

“诸位别忘了,郑成功可是将荷兰的水师,都打的不得不后撤,丢掉瀛洲岛。试问这样的敌人,我们真的有必要,去用一个刚刚组建的福建水师去喂吗?”

“若是一个福建水师不够,京师的水师再去。那我大清还有多少水师?”

一个汉人的大臣,自然也是站出来,据理力争。

而且,他说的话,的确有几分道理。

因此,就连原本反对的几个大臣,都一时间没话反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