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血脉,向阳盛开127(1 / 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续滋养,更离不开薪火相传的传承力量。

6月2日,历史文化研究会乡村文化点举办“非遗共传承,文化润童心”系列文化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传统文化为青少年的成长注入更多的文化底蕴和力量。

历史文化的滋养,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也隐藏于根植血脉的点点滴滴。

根据历史文化研究会的安排,副会长朱老师携手研究会的三位曲艺界老师前往社埠村。

热情高涨的孩子们和村民们早早摆好了凳子,翘首以待。

锣鼓响龙狮舞!老师们抵达之前,区非遗南庙武术传承人袁师傅带着儿子为大家表演预热。

袁师傅父子神采飞扬,铿锵有力地舞动狮子,满腔热情地进行表演。龙身、龙尾一起舞动,以扭、挥、仰、跳、摇等姿势,完成踢跳翻蹬等技术动作,栩栩如生地诠释出狮子的精气神。还有武术和喷火节目令在场的观众目不暇接,拍手叫好。

初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老师们抵达现场。

朱老师率先出场,为大家讲述飞夺沪定桥的二十二勇士之一刘梓华和儿童团员袁铁根等几位革命先辈在战争年代勇敢杀敌的故事。他们身处逆境,却勇敢无畏,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民族解放的重任。他们,就是那些令人敬仰的革命小英雄。他们的事迹,不仅展示了个人的勇敢和机智,更体现了整个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的坚韧不拔和顽强抗争精神。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历史,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随后,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吴老师带着孩子们做手指协调操,表演经典绕口令《八百标兵》等绕口令,赢来孩子们阵阵掌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绕口令的兴趣。随后,吴老师教大家朗读绕口令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大家一起大声朗读绕口令,纠正语速和发音,自由练习之后,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想要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个个落落大方,语言生动、吐字清晰、节奏感强,用标准的普通话和较快的语速朗读绕口令,吴伟基老师带领同学们领略了快板和语言的魅力,也在一唱一和的拍打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虽然现场的孩子是零基础,但孩子们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能够配上绕口令打板,抑扬顿挫的声调、朗朗上口的说唱,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增强了自信和勇气。

精彩一环扣一环,现场气氛热烈,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和调动起来。著名戏剧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夏老师带着孩子们感受中华戏曲文化,领略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夏老师形象生动的表演和圆润的唱腔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精彩的演出让学生们激动不已,一个个跃跃欲试想参与其中。活动中,夏老师邀请孩子们上台互动,了解团扇、刀、枪、手帕等道具,并亲身体验戏曲表演。孩子们兴奋异常,通过模仿学习一招一式,深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活动最后,老师为孩子们发放礼物,在孩子们和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和依依不舍中,活动圆满结束。

传统文化就像一个生命体,只有跟人建立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才能传承和发展。

这次文化公益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习了红色故事,近距离观看了非遗表演,了解了戏剧知识,还激发了孩子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为他们的成长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接下来,历史文化研究会乡村文化点将和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一起,举办更多的文化公益活动,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希望你和我们一起,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前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