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的意义153(1 / 2)

每天的你,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拼搏?迷茫?内卷?外延?焦虑不止?无聊透顶……

生活万般滋味,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但每一种方式的选择,都是我们各自对生活的回应。

当下生活中,有着太多的诱惑,太多的选择,以及太多的欲望。人们不再喜欢慢的东西,比如鸿雁传书,比如舟车劳顿,比如男耕女织,比如秉烛夜谈,现在大多数人追求更快、更短、更现实、更物质。

诚然,有了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也很多事情仅仅用钱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人们容易变得心浮气躁,没有耐心去体会慢生活,甚至对生活也失去耐心,更难以享受从前田园牧歌的惬意。其实,越是这样的氛围,我们越需要培养定力和自我减压、以及审美、欣赏艺术的能力。

这个时候,艺术就可以成为我们的好老师、好朋友,它像大自然一样,像一种无言的陪伴和抚慰,让我们能够充满信念地生活,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生出强大的力量,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

我喜欢的生活方式是有温度的有光泽的,是来自山野河流的,是低调而平和的。

从小,我就喜欢小山村。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暑假时,和小伙伴在山野之间放牛时的场景,牛在湖旁边吃草,我们在湖中间戏水,打水仗,湖很浅,水际线在我们的腰位置,几个十几岁的少年会保护年纪小些的孩子,加上我们都会游泳,安全系数还是蛮高的。有时岸上的几头牛会突然在岸上用牛角互顶,互撕,我想在牛后面拉开它们的缰绳,但表哥不让我靠近,说危险,怕牛踢到我,后来他们就分头扯着缰绳,把两头打架的牛给分开了。回去的小路上,也一直牵着牛的缰绳,怕它们又会突然干仗。途经某个小伙伴家的瓜地时,还会摘一个西瓜,大家分着吃,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瓜分呢,然后我们心满意足地各回各家咯。

还有,小山村的冬天也是很美很温暖的。晚上我们点起柴火烤火,山里的大伯大妈最爱看我们几个小孩子跳舞,于是我们就大大方方跳起了在学校学的舞蹈,跳累了的话,大妈们就会把火盆里烤的红薯、土豆、鸡蛋什么的剥给我们吃。

现在的我,依然会记得这些美好的画面,就象一首光,深深地烙印在我的生命里,这光,温暖又不刺眼,并且有一种稳妥的吸引力——我甚至喜欢那些光阴中热烈的俗气。

现在的我,中午一回到家里,很享受在厨房里当一个本分的厨子的时光,相当快乐。从小学会了做饭,不仅是一项技能,更多的时候是对生活的热爱、审美和情趣,这里,有着对自己的热爱,对家人的爱,以及生活的温度和旺盛的生命力。有时,我甚至觉得,厨房比书房还要迷人一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