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563节(1 / 2)

  说完,国防部尚书田辉叙率先发言说道:“阁老,属下以为日本国胆敢兴兵抗拒国朝,甚至准备出兵朝鲜国,与我大明为敌,此乃狼子野心之国,决不可留,否则必为国朝后患!”

  “故此,应继续向日本增派兵马,彻底剿灭日本国,在其地设立都护府进行直接管辖。”

  刘衍闻言微微点头,但是并没有直接答应。

  随后参谋部尚书陈新甲说道:“日本国土虽小,但是人口众多。如果我军以彻底灭亡日本为目标,则日本国上下一定会拼死抵抗到底,到时候国朝的大量兵力和国力,就会被日本国牵制,甚至会重现当年辽东战事的泥潭局面!”

  众人听了陈新甲的话,都是心中一凛,随即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时财政部尚书岳明说道:“我也建议不要以彻底灭亡日本国为目标。如今国朝的财政状况虽然好转了不少,但是要支付日本方面战事的开支,所以国朝的财政收入结余也不会很多。如果日本方面战事绵延不断,那么对于国朝的财政局面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还是尽快击败日本国,仿效朝鲜国惯例,让其国签订城下之盟,尽快结束战事才是正理。”

  刘衍点了点头,随后看向海军部尚书郑芝龙,问道:“其实对于日本国,因为属下与之有些渊源,所以并不方便下定论。只是有一点请阁老和诸位了解:如果日本国方面的战事一直无法结束,那海军各部装备新式战舰的进展,将会大大延后,甚至会因此而影响将来对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战事,甚至是会影响国朝在南洋的整体战略。”

  郑芝龙的话让众人有所惊醒。

  是啊,大明之外又不是只有日本国一处,还有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等欧人强国在,岂能因为一个日本国而影响大明的整体对外方略,至少也不能影响海军各部的战舰改造、新式战舰下水入列等重大事项。

  郑芝龙的话基本上就确定了基调,刘衍这才开口说道:“是了,日本国只是一个方面,如今我大明国事冲天,岂能因为一隅之地而影响全局?”

  “是。”

  众人纷纷行礼赞同,由此彻底定下了大明的对日基调。

  刘衍思索了片刻,然后说道:“结合前线传回的战报,以及本公对日本国的思考,认为国朝的对日政策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应不惜代价拿下江户城,不接受日本幕府将军的投降,经过此战彻底铲除日本幕府的存在。”

  “第二,扶植日本国所谓的天皇统领其地,但是日本天皇必须自去天皇称号,改为天王,与朝鲜国王一样,享受大明亲王待遇,以后历代天王都要由大明册封,否则便是非法。”

  “第三,在日本国设立东瀛都护府,只不过东瀛都护府有别于其他都护府,乃是一个羁縻都护府,只以兵马占据要害之地,并震慑日本国各处,并不参与地方民政的治理,日本国也不需要向大明缴纳税赋。但是东瀛都护府的一切开支,要由日本国承担。”

  “第四,前线大军要借助此战的机会,尽可能的对日本各地藩主予以削弱,最大程度的稳固日本国天王-藩主的政治体系,为建立日本仆从军奠定基础。”

  “第五,日本国要在东瀛都护府的掌控下,对全国的兵马进行整编和训练,组建日本仆从军。当然,日后朝鲜国也要依法组建朝鲜仆从军。”

  “组建之后的日本仆从军将直接由东瀛都护府负责指挥、调动、训练等事务,日本天王和各地藩主没有权利私下调动,但是却要承担日本仆从军的所有开支。”

  “第六,要求日本天王与国朝签订通商合约,取消之前日本德川幕府制定的闭关锁国政策,对大明全面开放,允许大明商贾自有进出日本各地经商、开矿等,日本方面不得阻拦。同时,日本国不得对大明商贾收取商税等各种税赋,只可收取关税,税额应为荷兰人等欧人税额的十分之一!”

  “第七,大明百姓,包括但是不限于商贾,如在日本国境内违法,则日本国无权审判、抓捕,需禀报东瀛都护府进行处置。”

  “至于通商合约的事情,可以参考之前与朝鲜国签订的合约拟定。”

  刘衍说完这些之后,所有人都是开怀大笑,这些条款全部落实下去的话,虽然日本国还在,不过对于日本人来说,跟亡国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而且大明还不用承担相应的成本支出,将所有的责任都转嫁给了所谓的日本天王,真是不错!

  “关于这几条基本的原则,诸位是否都同意?”

  众人纷纷赞同,就连郑芝龙都是点头大笑。

  刘衍见状便笑着说道:“既然诸位都没有异议,那就由参谋部拟定草稿,然后内阁审议一下,尽快通过吧。”

  “当然,咱们这里拟定的再好,也要看前线打的如何,只有拿下江户城,干掉日本德川幕府,这些条款才有实现的可能。”

  “所以,朝廷要务必保证对日本战场的补给供应,同时命苗绍、陈晖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江户城!”

  国防部尚书田辉叙当即领命:“是。”

  这时,礼部尚书黄锦忽然说道:“阁老,对于此时的日本天皇而言,国朝是不是先一步与之接触一下?”

  “嗯?黄尚书仔细说说。”

  “属下是这么想的,如今我军已经包围了江户城,日本的那个德川幕府即将覆灭,其实朝廷可以先与日本天皇接触,让其立即去除天皇称号,先一步向我大明称臣,并且接受一切条件,反正此人已经被我军关押,他不会不答应的。”

  “如此,则可以进一步动摇日本德川幕府势力的军心,也许对前线大军更有帮助。”

  刘衍闻言心中叹息,这个黄锦还是秉承着老传统的权谋计策,并没有看到如今的局面已经变了,他提出的这个建议也非常的不合适。

  “不可!”

  刘衍还没说话,忽然国防部尚书田辉叙就反对说道:“如今的日本国其实已经可以分为两派,一边是日本天皇,一边是日本德川幕府。如果朝廷在日本德川幕府还没有被剿灭的情况下,就先逼迫日本天皇投降,势必会让日本国的各方势力侧目,肯定会有许多地方的藩主从日本天皇阵营转到德川幕府阵营。”

  “甚至可以预见,只要那个德川家光不是白痴,就一定会号召全日本抵制已经投降的天皇,甚至会重新选立一人为天皇,并且以此会旗帜,掀起一波反明浪潮来!”

  刘衍点头赞同,此时的日本人虽然闭关锁国,但是对于大明还是非常熟悉和了解的。

  以德川家光的才干和头脑,大概率会赶出这样一番事情来的,到时候日本方面战局将会变得非常不利,这是刘衍无法接受的。

  “黄尚书的提议虽然有些道理,但是本公还是不能同意,至于原因嘛,与田尚书所言基本相同。”

  黄锦抱拳说道:“呵呵,田尚书目光长远,我所不及。”

  随后刘衍便就对日政策事盖棺定论,当日内阁便拟定出具体的方略条款,并由崇祯帝批红执行。

  当刘衍这边的方略拟定后,次日便快马送出了京城,从天津府港口出海,直接送到江户城外的明军营垒中。

  等待苗绍、陈晖二人接到这份方略的时候,已经是崇祯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了。

  此时的日本已经是漫天风雪,江户城外的近海海面也出现了冰凌,致使北洋舰队第二支队不得不后撤到深水区巡视。

  在这段时间里,明军一共发动了七次进攻,给江户城内的日军各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亡,但是每一次都是明军主动撤退。

  因为此时江户城的攻防战已经彻底陷入泥潭之中,明军各部锐气已失,虽然战力依旧强悍,但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苗绍和陈晖是绝对不会干的。

  所以二人一直在指挥明军各部将士进行“磨皮战”,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不断消耗江户城的防御力量。

  此时苗绍和陈晖接到了朝廷的指令方略,二人的心中终于踏实下来,随即便将这份方略抄写了一份,派出足足一总将士护送前往京都城,交给安东都护府副都护卢英知晓。

  “现在朝廷已经有了方略,只等咱们这边拿下江户城,干掉德川家光了,苗都护有何高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