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543节(1 / 2)

  施琅随即开始部署防御,并且派人南下联络国防军第十六军。

  “这琉球国的武备也太弱了,就算是国土狭小,可这一国的兵力也只不过几千而已,而且大多不堪战,也难怪会引来日本人的窥伺了。”

  施琅心中感叹着,同时来到今归仁城内的衙门里,这里也不过是一处低矮的小院子,要不是门口有一个牌匾,施琅都看不出这里是今归仁城的衙门所在。

  “今天就现在这里落脚吧。”

  施琅心中叹息一声。

  就在这一天,北洋舰队副总兵郑芝鹏率领舰队主力抵达了伊江岛。

  此时的伊江岛还是非常荒凉的,岛上没有城池,只有几个琉球渔民的小村子,很是破败。

  不过伊江岛的面积很大,算得上是琉球国最大的一处岛屿了。

  北洋舰队副总兵郑芝鹏乘坐小船登上了岛屿,看着周围的景象,自言自语道:“这里人烟稀少,但是还算是比较宽阔,用来作为海军在琉球国的驻扎基地也是不错的,就是需要的开荒投入恐怕不小!”

  很快,北洋舰队主力在岛外的海面上抛锚停下,各部将士也开始分批乘坐小船上岛,在岸边构筑起一座临时营垒来。

  之后的时间里,郑芝鹏便率部在伊江岛的东海岸修筑简易港口,准备用做北洋舰队主力的停靠之地。

  五月底,首里城。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进展,国防军第十六军已经抵达了北面的今归仁城,并且在今归仁城与羽地城之间建立起一道沿岸防线。

  同时,北洋舰队的一万陆战将士也开始收缩,在首里城和那霸港两处布防,反正琉球国的疆土很小,这一万将士随时可以快速支援各处。

  在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琉球国世子尚贤被禁足在王宫内,也算是度日如年了,不过好在性命安全还是有保障的,所以也算是聊以自慰。

  这天,海军都督施大瑄眼见明军海陆大军已经彻底占据了整个琉球国,于是便写好了捷报,派出一艘普通炮舰返回天津府,将捷报报送京城。

  转眼到了六月初,捷报送到了京城,刘衍闻讯日本还没有反应过来,至少是还没有出兵干预琉球国事务,心中稍稍踏实了一些,至少明军是占据先机了。

  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刘衍还是命令参谋部下达调令,命已经集结在安东都护府的各部:国防军第六军、第八军,以及安东都护府驻防军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山西道总兵官鲁东哈达率领的山西驻防军第一营到第五营将士,全部进入朝鲜国境内,在全罗道一带待命。

  同时,刘衍命海军部调集舰队和运输船队,在一个月内到朝鲜国全罗道待命,随时东渡日本参战。

  “只是日本人这一次的反应是不是有些迟钝了?”

  一通命令下达之后,刘衍也开始思索起来,一般来说,按照日本人的尿性来讲,提前看上的地方,肯定会遍布日本人的密探,一旦出现事端,日本人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的。

  可是这一次,日本人却坐看明军全面占据琉球国,甚至连日本的小股骚扰兵力都没有出现,这就让刘衍感到非常奇怪了。

  “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日本内部出现了问题,也有可能是日本人在暗中谋划什么阴谋......”

  “萨摩藩?”

  突然,刘衍想到了日本幕府的构架,此时虽然经过德川家光的整合,日本幕府的凝聚力,以及对地方的控制力都大大增强了,可此时的日本本质上依然是分裂的,就如同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一样,各个诸侯国共尊一个盟主,这个盟主就是幕府,只不过日本的幕府更为强势而已,可以调集各个诸侯听命。

  “也许,问题就出在这里!”

  刘衍想到了一个可能性:目前日本国的主要注意力还是在朝鲜方向,在集结全国之力准备重新杀进朝鲜国,对于南面的琉球国并没有过多的注意。

  而目前对琉球国的渗透和控制,其实都是萨摩藩的私自行为,也许并不是德川家光授意的!

  “所以,现在日本内部肯可能正在就琉球国的事情,发生内部分歧,所以日本人的反应才会如此迟钝!”

  虽然这些都是刘衍的猜测,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也没有情报作为佐证,可是以刘衍对于日本人的了解,这种猜测还是有很高的可信度的。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对日方略就可以适时做出一些调整了!”

  刘衍暗道:“如果等到苗绍所部完成了集结,做好了对日进攻的准备,日本人依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反应,那就可以让苗绍和施大瑄同时发动进攻,从南北两面同时进攻日本本土,将战火引进日本国内!”

  想到这里,刘衍当即将国防部尚书田辉叙、参谋部尚书陈新甲、海军部尚书郑芝龙召集起来,几人一起商议修改当前对日方略之事。

  经过几人的反复推敲,对日作战的方略终于修改完毕,随后刘衍便带着这份修改过的方略来到御书房,准备向崇祯帝禀报朱批。

  “进攻日本国?”

  崇祯帝微微皱眉,虽然因为沿海闹倭寇之事,崇祯帝对于日本国的印象并不好,虽然算不上仇视,但也是非常厌恶的。

  但是对于刘衍提出的进攻日本本土的方略,崇祯帝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年太祖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如今阁老调集如此庞大的海陆大军进行征讨,恐怕会引来异议。”

  刘衍当然知道当年朱元璋已经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不过并不是朱元璋对日本有好感,只是朱元璋有感于元朝征日失败,再加上日本贫瘠,攻打下来也没有什么“油水”,所以为了避免后世子孙劳民伤财、空耗国力,所以便做出了这样的规定。

  “陛下,当年太祖将日本列为不征之国,恐怕也想不到日本会入侵朝鲜,会与我大明为敌,否则太祖当年就已经出兵灭掉日本了,也不会等到现在。”

  崇祯帝听后无言以对,自己也只是提出了意见,刘衍不听,也只能作罢,毕竟大明的权柄全都在刘衍的手中,自己这里也只不过是走一个过场而已。

  于是崇祯帝大手一挥,在方略上朱批照准执行。

第七百八十一章 必须还击

  萨摩藩在日本幕府的官方名称是鹿儿岛藩,位于九州西南部,其领地控有萨摩国、大隅国和部分日向国属地,大致的势力范围在后世日本的鹿儿岛县全域(含琉球国的奄美群岛)与宫崎县的西南部。

  在德川幕府之前,这里是萨摩国、大隅国和部分日向国属地。关原之战之后成立萨摩藩。

  江户时代,和幕府关系亲近的大名藩属在江户即东京附近,而关系越疏远其属地就离江户越远。萨摩藩在日本四岛的最西,与幕府的关系可想而知。

  所以在历史上,萨摩藩的青年武士阶层纷纷推动革新,与其附近的长州藩的青年武士一起,在和西方列强的接触中发展壮大,被称为强藩。幕末时期,萨摩藩等强藩组成倒幕联盟,主张废除幕府,还政天皇。在明治天皇掌握政权之后,日本内阁的大多数阁员都来自长州藩和萨摩藩。而此时萨摩藩则被德川家光不断打压,日子过的很是凄苦。

  萨摩藩的藩主是岛津氏,历史上十二世纪中义久执政任三国守护,以则成为守护大名,战国大名,到义久执政时,控制了大半个九州。1587年(天文十五年)丰臣秀吉平定九州,岛津的封地削减为60.5万石,关原之战时属于西军,但旧有领地得到德川承认。1602年(庆长七年)在鹿儿岛建居城。

  到了此时,萨摩藩的藩主是岛津光久,萨摩藩的第二代藩主,年纪只有三十四岁,正是锐意进取的年纪,所以办事非常的激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