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525节(1 / 2)

  当日赐宴过后,崇祯帝将内阁提交的封赏方略进行了朱批,随后内阁便颁布天下,对各部有功将士进行封赏。

  当刘衍从宫中回到鲁国公府的时候,王芸禾与尚善、若水、长子刘盛早已在后院等候多时了。

  一家人终于团聚,当晚尽享天伦之乐。

  可是次日一早,刘衍便急匆匆赶到了内阁官署,并且将内阁众人全部召集起来议事。

  等到众人全都到齐后,刘衍第一句话便让众人大吃惊:“本公准备制裁衍圣公,诸位以为如何?”

第七百五十五章 调查衍圣公

  自公元1055年,宋仁宗下旨将孔子的第46代孙孔宗愿封为衍圣公开始,衍圣公这三个字便成为华夏文人的精神领袖。虽然这个衍圣公在宋朝,不过是一个八品小官,但是因为孔子在天下士子心中的神圣地位,这个衍圣公的爵位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因此,无论是任何朝代,都只有孔子的嫡系后人才能承袭衍圣公的爵位。

  衍圣公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高,位于山东曲阜的衍圣公府,在规模上也仅仅比皇宫稍逊一筹。得益于先祖孔子在古代读书人心中的神圣地位,衍圣公也因此成为了古代地位最显赫的特殊公爵。

  可是在刘衍看来,衍圣公的形象却并不是那么的光辉灿烂,除了象征意义上的高大形象外,刘衍认为衍圣公一系不管是在文化上、学术上、政治上还是节操上,都给孔圣人丢尽了脸,称其为“七十二代家奴,二十五朝贰臣”一点也不为过!

  衍圣公虽然一直号称是古代文坛领袖,可是却毫无文人的风骨和气节。特别是每当中原面临异族入侵时,衍圣公府总是选择在第一时间投降。为了保住衍圣公的爵位,甚至不惜卑躬屈膝。衍圣公府这种左右摇摆的态度,也是最为现代天下人所诟病的。

  例如,在北宋灭亡之后,赵构带领残存的宋朝宗室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将随行而来的孔子第47代孙孔端友封为新任衍圣公,并且在衢州建了新的衍圣公府。留在曲阜衍圣公府的那些孔子后人,则纷纷落在了金兵手上。这些人虽然身为孔子后人,可是却并不知“舍身成仁”为何物,反倒是深谙“识时务者为俊杰”,转眼间就投靠了金朝。

  公元1140年,金熙宗册封孔子的第49世孙孔璠为衍圣公,由此就形成了衍圣公府南北二宗并立的情况。1220年蒙古骑兵南下,从金朝手中夺取了曲阜,曲阜衍圣公府里的孔子后人又落在了元朝手中。元朝看到金朝、南宋各有一个衍圣公,于是干脆将孔子的第50世孙孔元用也封为了衍圣公。这一次,孔子后人也是欣然接受,由此宋金元三朝并起,各有了一个衍圣公,也算是贻笑大方了。

  而后历史上的满清入关、日本侵华等等,当代的衍圣公都是第一时间投降,甚至满清入关的时候,当代衍圣公甚至连个屁都没放,反而主动剃发了,也不知道当其看到自己先祖孔圣人的画像时,会不会觉得自己脑袋上的金钱鼠尾不合时宜?

  此番衍圣公孔兴燮趁着刘衍统军在外,几次三番的上书朝廷,要求朝廷裁撤军备、与民休息,在刘衍看来是一反常态的,以往衍圣公可没有这般关心时政,也没有这般胆量,敢与朝廷实权派大臣唱反调。

  所以从一开始,刘衍就认定在孔兴燮的身后肯定隐藏着一股势力,如今大明国势蒸蒸日上,这股势力开始蠢蠢欲动,想要跳出来摘桃子了。

  “推着衍圣公出来摘桃子,这背后之人也没长什么脑子!”

  刘衍在内阁官署对众人说道:“本公手握百万大军、掌控大明权柄,如果凭借一个十四、五岁的所谓衍圣公,就可以窃取了大明权柄,那这也太滑稽了!”

  众人也纷纷赞同,只不过陈新甲说道:“阁老,如今朝廷大臣里面,文官的势力已经被几次打压,在属下看来,根本形不成合力了,更没有谁会有这个胆子和能力,所以此事有蹊跷。”

  刘衍也点了点头,说道:“本公从西域班师回朝的路上,就仔细斟酌过这件事情,也始终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人在孔兴燮的背后,对于朝中上下,也想不到谁有这份胆量和手段,可以拿衍圣公这个招牌搞事情!”

  随后刘衍便对众人说道:“不过既然事情出了,那就要彻底解决此事。从今日开始,诸位便要严格约束各部官吏。今日以前的事情,本公可以既往不咎,毕竟衍圣公这三个字在文官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跟着孔兴燮胡言乱语一番也没必要大开杀戒。不过从今日以后,如果有谁再跟着孔兴燮瞎胡闹,那本公就认定此人与孔兴燮背后的势力有关,到时候就别怪本公不客气了!”

  众人闻言心中凛然,纷纷领命。

  接着,刘衍对军情部尚书吴国金说道:“至于调查孔兴燮扰乱国政一案,就交给军情部直接调查,查明真相后,移交公诉部进行审判定罪!”

  吴国金和白文议当即领命。

  刘衍直接绕过了督察部和刑部,将孔兴燮的事情定性为案件,直接交给了军情部,明显是将此事提升到了最高点,看样子刘衍是下定决心要重办衍圣公了。

  此时众人心中都在感叹:“孔兴燮啊孔兴燮,你没事跳出来干嘛,找死啊?”

  “孔兴燮毕竟是衍圣公,身份和地位在那里摆着,派人前去调查不合适。此事吴尚书就亲自跑一趟吧,也不用绕弯子,直接公开调查!”

  吴国金当即领命。

  众人再次大吃一惊,直接正面大张旗鼓的调查,这是要当着天下人的面,狠狠的抽衍圣公的大嘴巴子啊,到时候不知道会激起多大的事情来。

  此次事端结束后,不管最后的定性如何,至少衍圣公这三个字的神圣性要大打折扣了。

  会议结束后的当日,吴国金便从军情部挑选了数十名精锐,策马前往山东曲阜县。

  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心,坐北朝南,迎面是一个粉白的大照壁,门前孔子像两侧,有一对两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铺首,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相传为大明嘉靖朝内阁首辅严嵩的手书。

  在大门两旁的明柱上,悬挂着一对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这副对联口气之大自不待言,发人深思的是上联"安富尊荣"的富字,下联"文章道德"的章字,"富"字上少了一点,"章"字中多了一笔,意思是说衍圣公官职位列一品,田地万亩千顷,自然富贵没了顶;孔子及其学说"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礼乐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数日之后,吴国金便率部抵达了曲阜县。这一路上,吴国金并没有先去济南府知会山东巡抚颜继祖,也没有与山东各地的地方官联络,而是派人去了一趟济南府,向颜继祖征调他手下的抚标营南下曲阜,作为自己的支援兵力。

  毕竟以军情部的数十人查案子还可以,要想控制偌大的孔府,以及封锁孔府庞大的产业、控制孔府众多的人口,这数十人是肯定不够用的。

  随后吴国金直接率部先一步到了孔府大门外,当吴国金递上彻查孔兴燮祸乱朝政一案的公文时,门房的脸上瞬间就露出了惊恐的表情,结结巴巴的让吴国金等人稍等,然后狂奔进孔府深处。

  这也难怪,先不说祸乱朝政的罪责有多大,光是军情部这三个字的分量,就足以让衍圣公这个级别的存在畏惧了,这就是大明锦衣卫的“变种”,谁遇到了不害怕?

  很快,衍圣公孔兴燮就带着孔府上下从正门出来,竟然亲自迎接吴国金一众。

  吴国金见状脸上却并没有太多的惊讶,虽然衍圣公身份尊贵,可自己也是朝廷一部尚书、内阁大臣,而且还是专查此案的钦差,孔兴燮自然无法在自己面前摆什么架子。

  “原来是吴尚书登门,有失远迎,还请见谅!”

  吴国金上下打量了孔兴燮一番,此人虽然只有十四、五岁的年纪,可是举止谈吐却非常的老练,完全不像是十几岁年纪应该有的。

  “这也可能是身处孔府之中,平日里见得多了的缘故吧。”

  吴国金心中暗道,嘴上则是与孔兴燮寒暄了几句,然后便大声说道:“衍圣公此前数次上书朝廷,以裁撤军备、与民休息、马放南山为由,攻讦朝廷收复汉唐故地之征战,混淆视听、扰乱民心,对朝政造成了极大干扰!”

  “此番本部堂前来,就是奉内阁之令彻查此事!”

  孔兴燮等孔府上下人等闻言,脸上都是骇然变色,想不到几封上书竟然引起了这么大的动静。

  孔兴燮更是有些手足无措,不明白自己以衍圣公的身份上书几封,朝廷的反应为何这么大?

  “这、这,大人,我、”

  此时孔兴燮的反应才像是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样子,在吴国金锐利眼神的注视下,结结巴巴的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