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91节(1 / 2)

  随后苗绍便滔滔不绝的说起自己在安东都护府的这些作为,绣娘更是一脸崇拜的看向苗绍,脸上幸福的笑容越发的灿烂。

  “要是一辈子都这样,该多好啊!”

  绣娘心中如是说。

  当马车进入定州城后,便直接在都护府外停下,苗绍带着绣娘进入府邸,绣娘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规模和华丽的府邸,心中激动得无以复加。

  “今日我做东,摆下家宴,诸位与我不醉不归!”

  苗绍看着妻子幸福的样子,心中更是自豪与高兴,当即大声说着,副都护卢英大声说道:“好!今日定要大吃一顿,都护可要多花些银子!”

  众人轰然大笑,苗绍更是连连答应。

  与苗绍这边的兴高采烈不同,此时远在南方几千里外的福州城内,郑成功在东南都督府的正堂上,正在听着一个商贾的禀报,眉头紧锁,脸色也不是很好,突然猛地一拍桌案,怒声说道:“他这是在找死!”

第七百零四章 来自日本的情报

  郑成功突然发怒,让堂上站着的那个商人吓了一跳,急忙低下头不敢说话。

  “不要怕,本督不是冲你。”

  “是,小人不、不怕。”

  随后郑成功说道:“你往来日本长崎与福州做生意,日本人可起过疑心?”

  那商人肯定的说道:“都督放心,小人一向很谨慎,打探消息也是顺带手的事,并没有刻意为之,所以日本那边肯定是没有察觉才对。”

  “嗯,这就好,你下次再去长崎的时候,提前向本督通报一声,到时候本督给你带上几个人。到了长崎那边,本督的人会自己离去,不用你再费什么心。”

  “是,小的明白,小的明白。”

  “行了,你退下吧。”

  “是,小人告退。”

  商人离开之后,郑成功则是陷入了沉思。

  郑成功的母亲就是日本人,是日本平户藩田川氏,此时被郑芝龙接到了北京居住。

  但是郑成功却对日本没有任何感情,完全将其当做“外国”看待。

  特别是当之前随同刘衍出征朝鲜国,见到日本出兵五十万来争夺朝鲜,郑成功更是对日本怒火中烧。

  此番一名原本投靠在郑家,后来自立门户的商贾突然找上门来,向郑成功禀报了一件大事:日本在举国备战!

  那名商贾也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海上,走福州到日本长崎的线路,一年之中要往返几次,也要有几个月的时间是在长崎和日本各地渡过的,所以对日本各地的情况算是比较熟悉的。

  此时德川家光在日本厉行变革,几乎将整个日本都搅动了起来,大批的新兵被征召起来,各地都在大兴土木,或是修建沿海的防御工事,或是在加固各地的城池,或是在修建新的造船厂和兵工厂,总之现在的日本就像是一锅架在火堆上的开水,正在不断的翻滚着。

  “......日本各地铁矿大兴,打造火器、铸造火炮的工坊新增了很多,据说日本幕府还在全国范围内搜罗工匠,正在下大力气扩充火器兵备。”

  “......日本各地大名都在正军备战,并且是按照我大明国防军的编制进行整改,其野心已经昭然若揭。”

  “......在长崎,小人还看到日本幕府的大老与荷兰人接触,双方应该在打成某种协议。以小人对荷兰人的了解,估计日本幕府不是要向荷兰人采购火器,就是要采购战船!”

  在朝鲜战场上,明军没能与五十万日军正面开战,但是从这些商人提供的情报来看,明军的军威和实力,已经给日本幕府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以及剧烈的震撼,所以在大明帝国巨大的压力之下,日本幕府开始寻求变革了,就好像是数百年前唐朝时日本所做的那样,当时日本是效法大唐完成了大化改新,而今日日本则是效法大明再次进行了变革!

  只不过熟读史书的郑成功知道,当年日本在大化改新之后,并没有对大唐这位老师感恩戴德,而是开始狂妄的出兵朝鲜,参与到新罗、高句丽、百济三国的纷争中,甚至狂妄到要“兼并朝鲜,横扫大唐”。

  殊不知,当年虽然大唐大夫主力都在西北与突厥人开战,只派了数万兵马入朝作战,却将日本的举国之兵赶下了海,白江口一战让日本人老实了数百年!

  可是如今,日本幕府又妄想着向大明学习,那学成之后日本人要干什么?答案不言而喻!

  于是郑成功将那商人提供的情报亲自整理了一番,然后写成急报派人送往北京城,同时将自己准备借助商人之手,向日本各地派遣细作的事情也一并禀报给刘衍。

  当刘衍接到郑成功的这份急报的时候,已经是大明崇祯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了,此时的北京城内外张灯结彩,虽然还没到除夕,但是新年的气氛已经烘托得非常浓烈了。

  但是刘衍在看完这份急报后,心情却很不好,毕竟对于日本人的认知,刘衍自认为是这个时代最透彻的,这个族群可以说是与满清一样善于学习,也颇为悍勇的,更是一样的残暴和没有人性。

  当然,这里说的满清是明末时代的满清,在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时代,满清的确非常善于变革和学习,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但是日本人还有满清没有的一个品性,那就是卑鄙无耻!

  日本人今天可以非常憨态可掬的与你玩乐,明天可以非常彬彬有礼的与你往来,但是后天就有可能在你最放松警惕的时候凶性大发,完全不顾及道义和廉耻,甚至是人伦,古今中外千百年来,只日本独一家!

  所以对于此事日本幕府轰轰烈烈展开的变革,刘衍是非常重视的,历史上日本的每一次变革都伴随着战争,不论是大化改新、幕府建立,还是后世的明治维新,成功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吞并朝鲜,然后进攻华夏,无一例外。

  “倭寇狼子野心,必须严防之!”

  此时刘衍已经命军情部全力监控西域各部,并且刘衍已经与内阁各部商议妥当,准备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恢复大明国力,积蓄钱粮,然后先解决西域和乌斯藏的问题,将大明后院的隐患彻底拔出,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付和解决倭寇的问题。

  毕竟日本与大明隔着汪洋大海,而大明海军又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完全有能力将日本封锁在本土,所以铲除日本的急切程度比不上稳定和解决西域、乌斯藏问题。

  可是现在刘衍却有些动摇了,以日本人的疯狂程度,两三年的时间,也足以让日本的整体军事实力上升几个台阶,到时候大明东部的战略环境会不会因此而恶化?

  甚至是,将来西域没有能够稳定下来,东面的日本又再次上蹿下跳,大明再次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而且还是比流贼、满清范围更大的两线战场。

  刘衍拿着郑成功送来的急报,一个人思索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并且还将内阁众人全部召集到内阁官署,一同商讨对策,最后还是财政部尚书岳明的一句话让刘衍下了决定:“阁老,现在就算日本已经起兵来攻,朝廷也只能抽调兵马先行阻击。现在朝廷没有钱粮了!”

  钱粮去哪了?

  除了安东都护府、岭北都护府、瀚海都护府的大规模“基建”开支,以及安置迁徙百姓的开支,以及封赏数十万大军的开支,给伤亡将士发放抚恤等等。

  现在还有海军东洋舰队、南洋舰队的建造开支,安东都护府、岭北都护府、瀚海都护府治下驻防军的筹建开支等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