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88节(1 / 2)

  众人闻言大吃一惊,纷纷惊慌的看向德川家光。

  “大明在几年前还是日暮西山,几乎被满清和内部叛乱攻灭,大明为何能够重新振作起来,就是因为变革!”

  此时刘衍在大明推行新政和军改的事情,已经通过在长崎经商的大明商贾传播到了日本各地,德川家光也有所耳闻,甚至还知道一些具体的措施。

  只是为了维护幕府的绝对统治,德川家光一直坚持闭关锁国之策,同时也不允许在日本进行任何形式的变革。

  可是朝鲜一战,强悍无比的明军给了德川家光一记响亮的耳光,如果不是大明内部突然发生了不明所以的变故,致使明军主将刘衍急于撤军回国,恐怕集结了全日本精血的五十万大军都要葬送在朝鲜!

  所以,此时的德川家光已经顾不上许多,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日本已经与大明交恶,一旦大明整顿好了后方,难保不会像大元一样东征日本,到时候自己拿什么抵挡强大的明军?

  要知道所谓的神风可以阻挡不习航海的蒙古人,却挡不住百多年前就已经七下西洋的大明,这样的神迹不可能出现第二次!

  酒井忠胜激动的说道:“将军,日本要如何变革?”

  德川家光说道:“今天的日本要像当年效法大唐一样,将大明当成老师,进行变法革新!”

  众人闻言大吃一惊,日本可没有大明那样身后的底蕴,如何能这般折腾?

  可是德川家光却不管这些,随即开始与众人讨论了起来。

  这次会议,德川家光与酒井忠胜等人制定了日本改革的方略,史称这次会议为“江户会议”,称德川家光主持的这次日本新政变革为“江户大变革”。

  在德川家光看来,大明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重新崛起,是因为刘衍以强大的军力为后盾,推行铁腕政治,将大明各个势力的钱粮和人力都压榨了出来,并且整合为国力。

  同时,大明大力发展火器、整顿军备、操练兵卒、改革官制等等措施,也被德川家光一一效仿。

  德川家光等人拟定的改革措施主要在经济和军事上面。

  按照方略规定,德川家光要求日本各地的大名都要出钱出粮,按照各自的实力每年向幕府将军缴纳一成的钱粮,用作操练新军、推行新政的用度;同时各地大名还要按照治下人口的数量,每十户提供精壮男丁一名,作为新军的兵员,提供普通男丁三名,作为新政中需要的工匠和劳力。

  在军事方面,德川家光计划在江户城建造日本最大的军工基地,同时在山城淀藩、若狭国小浜藩、武藏国忍藩等十三处分别建设小型的军工基地。

  德川家光准备将日本的五十万大军全部按照明军编制,整编为日本新军,装备铠甲、火铳和火炮,淘汰弓箭轻足,但是要保留长枪轻足和野太刀武士、骑兵,毕竟日本人是不知道刺刀这种近战利器的,知道也没有能力仿制出来。

  此外,等到各地大名陆续提供精壮男丁之后,德川家光还要继续扩充兵力,将各地大名的兵马尽可能的统筹起来,而不是像一盘散沙各自为战。

  “另外,日本还要建造如大明一般的水师,安宅船装备的火炮数量少,而且速度慢,已经无法与明军的战舰抗衡。”

  德川家光说道:“立即与长崎的荷兰商人联系,让他们向荷兰军将传话:就说幕府要采购十艘荷兰人的夹板船!这些夹板船买回来之后,立即在各处造船厂抓紧仿制,逐步替代军中的安宅船。”

  历史上西班牙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后,需要运载大批货物和士兵横渡大西洋,当时的主要海船——拿屋船和卡拉维尔船已不再胜任这样的繁重任务,西班牙盖伦船则结合了这两类船型的优点,因此久负盛名。

  盖伦船一般有四桅,前面两桅挂栏帆,后两桅挂三角帆。标准长度为46米-55米,排水量300-1000吨,有数层统长甲板,尾楼很高。大型盖伦船尾甲板有7层,排水量达2000吨,吃水8米,有较好的续航力,在很长时间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而此时的荷兰人虽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但是整体实力还是不错的,也装备了大量的盖伦船作为战舰,所以德川家光第一反应便是找荷兰人采购。

  只是德川家光如此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包括酒井忠胜在内的所有人都是面露难色。

  不为别的,但就改革所需的钱粮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现在的幕府根本难以负担。

  另外,众人也从大明商人那里听说过,刘衍在大明推行新政和军改的时候,就曾激起了大明内部的叛乱,据说当时大明南方的叛军多大数十万。

  而刘衍前前后后也因为新政和军改之事,杀了许多人,据说因此而被杀的大明文官武将,甚至是商贾、士绅不下十万人!

  即便是权柄高度集中的大明想要变革,都要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那日本呢?

  要知道德川家光只是日本的征夷大将军,天皇还在,各地的大名也都是割据状态,只是因为德川家光的实力最大,所以大家才聚集在德川家光的身边,将其推举为幕府将军。

  如果德川家光推行的变革触及到了各地大名的利益,那日本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重归“战国时代”。

  此时众人也向德川家光表达了类似的担忧,可是德川家光却表现得非常的坚定,大声说道:“也许你们不明白,我从这次失败已经洞悉,并且看到了日本存在着严重的危机,如果我们再不变革,那日本将步朝鲜的后尘,沦为大明的附庸,甚至是直接被大明吞并!”

  “所以,是继续沉沦下去,直到被大明彻底碾压,还是在血与火之间力行变革,让日本成为与大明一样的强大国度,诸位告诉我答案吧!”

  酒井忠胜等人都被德川家光的豪气所震慑,此时纷纷匍匐在地上,大声说道:“愿追随将军变革日本,发愤图强!”

  随着这场会议的结束,日本迎来了一次剧烈的震荡。

  从这一天开始,日本各地便给幕府推着开始变革,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物力被逐渐集中起来,一些抗拒变革的大名也成为日本的罪人,随即被德川家光以叛徒的名义下令剿灭。

  如此的战火一直持续到了崇祯二十一年的春天,才逐渐的平息,而日本的变革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只是日本的变革只是照猫画虎而已,太过强调军力和经济的变革,对于政治和教育方面则根本没有任何的改变。就好像是历史上满清实行的戊戌变法一般,日本的这场变革注定是失败的。

  因为崇祯二十一年是戊子年,所以后世也将日本的这场失败变革称之为“戊子变法”。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此时的日本上下已经沉浸在变革的浪潮中无法自拔。

第七百章 凯旋归国

  朝鲜国汉城以北,杨州城以西,一支庞大的军队正在向北行进,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大军将士整齐有序,各个兵种相间行进,丝毫不乱,给人一种富有节奏和力量的美感。

  这是刘衍在率领明军数十万将士北归还朝,正在向北面的平安道进发。

  根军大明和朝鲜签订的《汉城条约》,大同江以北的平安道疆域已经割让给大明,此时时间已经到了九月中旬,但是并没有多少平安道和咸镜道的朝鲜人愿意南下,两地的大部分朝鲜人都想要成为大明百姓。

  对此,刘衍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后世国内也有不少的朝鲜族百姓,在这个时代只要做好“汉化”措施就好。毕竟朝鲜人与汉人本就打折骨头连着筋,长相、文化、习俗等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甚至不少朝鲜人就是历史上汉人东迁的后裔,所以刘衍也没有下令强行驱赶平安道和咸镜道的朝鲜百姓。

  此时《汉城条约》的原本已经送往了北京城,李定国已经转任岭北都护府都护,新的安东都护府的筹建工作也提上了日程。

  数日之后,明军各部进入黄海道,抵达黄州城驻扎。

  当天夜里,在城中刘衍的临时中军内,刘衍将国防军第六军总兵官苗绍找来。

  “拜见阁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