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59节(2 / 2)

  “唉!”

  来东只好叹息一声,以清军的疯狂程度而言,如果北洋舰队不能在一、两天之内将弹药送到,沈阳城墙很多破损之处,都会被清军兵马修补得七七八八。

  到时候满长的沈阳城墙即便看上去残破不堪,可实际上却依旧能在明军的炮火下继续支撑着。

  “走!”

  来东带着众人已经连续查看了几段城墙,依旧没能找到有价值的地方,可是来东却还是不甘心,继续带着众将士从这处位于第四道防线东段的一处壕沟爬了出来,然后在各种残破矮墙、沙袋墙的废墟之中快速穿插,朝着西面的一处壕沟冲去。

  众人之所以敢在大白天跑到第四道防线这里,而且不担心清军对众人这么大的目标发起进攻,是因为来东明白,清军的弹药和箭矢也剩的不多了。

  几天高烈度的战斗打下来,清军兵备的消耗和折损也同样严重,而且清军的兵备是用一点就少一点,根本无处补充,所以来东等人就是料定了,清军不会为了十几个明军夜不收就大动干戈。

  当然,来东为了防止清军之中有愣头青存在,所以率部转移观测地点的时候,也是快速通过,借助各种有利地形尽量的隐蔽一下,也算是给城中的清军一些所谓的面子。

  突然,就在来东等将士即将冲进壕沟的时候,城墙上的清军竟然对着这边放箭、开火了,大量的箭矢不断划破空气射过来,就有两枚箭矢斜插在来东的脚边,吓得来东不禁大叫一声。

  此外还有各式火铳射出的铅弹,噼里啪啦的打在周围的地上,一个站在最外面的夜不收将士顿时就惨叫一声,来东回头一看,只见那名夜不收被铅弹击中,直接向前扑倒在地。

  “小心!”

  周围的两名夜不收将士也反应神速,直接冲过去将受伤的同伴抬起来,三步并作两步冲进了壕沟内,三人直接一头扎了进去,才堪堪躲过清军后续的射击。

  此时来东和其余将士也全部进入了壕沟内,众人蜷缩着身体躲避清军的射击。

  来东看向那名受伤的夜不收,只见清军的铅弹打中了脖子,鲜血已经止不住,将那名夜不收身上的铠甲全部染红。

  “老大,斌子没了!”

  旁边的一个夜不收摸了摸受伤夜不收的脉搏,落寞的说道。

  来东神色阴郁的点了点头,自己率部出来侦查大半天了,一直没有清兵开火,到了这边为何会这样?

  来东忽然想到了什么,低头让负责记录、描绘的部下准备好,然后让其余众人拿起鸟铳还击掩护,自己则取出了千里镜。

  “给我打!”

  十来名夜不收将士纷纷怒吼着探出头,拼了命的开火还击。不过十来人的火力太弱了,根本不足以压制清军的火力,反而引来更多的清军居高临下放箭、开火。

  很快,就又有两名夜不收中箭倒在了壕沟内,其中一人当场就断了气,另一人被射中左肩膀,已经失去了反击的能力,咬着牙不让自己发出声音,以免影响了同袍杀敌。

  此时来东通过千里镜仔细搜索着这段城墙,鞑子兵突然开火,不是自己倒霉遇到了愣头青,就是这段城墙有什么问题,清军不能让自己查明情况,把消息带回去!

  很快,来东手中的千里镜终于停止了移动,目光锁定在前方一处城墙上,兴奋的说道:“记录!”

  “南面东段,编号零一九号城墙,完好程度下等偏下,城墙砖已经出现脱落,有缺口三处,相距甚近,清军正在全力修补中,但预估短时间内无法有效修补!”

  来东这边说着,一名夜不收将士则用炭笔将这些全部记录了下来,还有一名夜不收将士冒死用千里镜看了两眼,便急忙低下头,将这处城墙的大致情况画了下来。

  “老大好了!”

  “好,画完!”

  来东当即吼道:“撤!走,走,回家了!”

  两名夜不收将士背起斌子和另一名阵亡将士的遗体,一人搀扶着负伤的将士,来东带着其余将士断后,众人沿着壕沟一路向西面前行,七绕八绕的向南面撤退。

  等走到壕沟的尽头,来东大吼一声,众人便同时冲出壕沟,然后拼了命的向南面的下一道壕沟冲去。

  如此,来东等人非常狼狈的脱离了这边,但是过程中又有两名夜不收将士被击中,其中一人当场被射杀。

  来东等人撤回国防军第五军营垒的时候,营中的医官急忙上前,将伤员带走救治,又有训导官过来记录阵亡将士的姓名、军职和阵亡的情况。

  来东在向训导官禀报完激战情况后,便急忙带着此番打探到的情况,来到了军部营帐内,将情报直接禀报给总兵官沈拓。

  此时沈拓手中已经拿到了十几份关于沈阳城墙的情报,在看了来东送回的情报后,脸上更是露出了喜悦之色,当即说道:“立即将这些情报送往阁老处!”

  “是!”

  转眼到了黄昏时分,国防军第一军到第十六军都派出了大量的精锐夜不收,经过一整体的侦查,基本上把沈阳城墙的现状摸清楚了。

  根据各部夜不收的侦查,在沈阳城四周发现了十七处破损最为严重的地方,而且有九处都处于坍塌的边缘。其中南面一处、西面三处、北面三处、东面两处。

  虽然城中清军也在疯狂的修补城防,特别是对这些破损非常严重的城墙进行修整,可是刘衍明白,如此严重的破损,绝不是一两天能修好的!

  “好!”

  刘衍这下心中有了底气,接下来的炮击将不会再漫无目的的全面开火,而将集中所有红衣大炮的重火力,对准这些重点区域进行持续的炮击。

  “话说回来,此时也只有学习后世老毛子的城管拆家战术,才是最适合我军的办法!”

  刘衍在心中如是说,随即便收到了来报:“启禀阁老,北洋舰队又运来了一批弹药补给。”

  “传!”

  “是。”

  片刻之后,北洋舰队第二支队参将郑芝鹏来到中军大帐,向刘衍行礼之后,才恭敬的坐了下来。

  刘衍与郑芝鹏寒暄了几句,便问道:“这一批运来了多少弹药补给?”

  郑芝鹏随即拿出一份清单,恭敬的递给了刘衍,介绍道:“启禀阁老,自从阁老下令补给运输以弹药为主,我北洋舰队便调整了部署。这一批补给之中,有七成物资都是弹药,两成是粮食,一成是军饷和其余杂物。”

  “其中,运来各式定装炮弹十万五千枚,定装鸟铳弹八万发,还有震天雷三万颗,以及四千杆燧发鸟铳和八百把刺刀。”

  十万五千发炮弹,听上去很多,但是平均到一万余门各式火炮上,粗略计算之下,每门火炮也只能分摊到十发左右,这些炮弹根本无法满足需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