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25节(2 / 2)

  天津卫城位于海河下游,东临渤海,北依燕山,海河穿城而过蜿蜒入海,素有“河海要冲”和“畿辅门户”之称。

  大明建文二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过的地方,别名津沽、津门等。天津始于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现在的金钢桥三岔河口地方,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唐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在直沽设“直沽寨”,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而到了大明时期,天津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如今的天津卫城已经是一处繁华的商贸所在,城中百姓众多,南来北往的商贾也是不少,郑成功进城之后看到人来人往的街巷,笑着对身边的护卫说道:“天津繁华,名不虚传!”

  没过多久,郑成功等人便来到了知州衙门外,见到了刚从里面走出来的国防军第十六军总兵官陈晖。

  “拜见小将军!”

  郑成功一把拉住陈晖,笑着说道:“如今咱们都是国防军的总兵官,不再是郑军将领了,就不要有这些讲究。”

  陈晖笑着说道:“只是忘不了尚书大人对我的厚恩。”

  二人寒暄了两句,郑成功便问道:“陈总兵也是来问补给的事情的?”

  “是。”

  陈晖说道:“那知州也是从新式学校选拔出来的,听说是济南府的山东道学毕业的,办事很利落,小将军去了就知道了。”

  “那就好。”

  “对了,不知道小将军听说没有。”

  “何事?”

  陈晖看了看左右,然后低声说道:“听闻军情部和国防部都派了大量的尖哨出关探查敌情,说是有上千人马!”

  郑成功震惊不已,看样子出关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

  “就是不知道此番能打探到什么消息。”

  郑成功笑着说道:“国朝八十万精锐水路同进、三路进击,满清就算是有大罗金仙在,也只有败亡一条路而已!”

  陈晖也是赞同,不过还是说道:“只是听闻满清也在正军备战,也造了火器,只怕此战虽然是必胜的,也会有一番曲折。”

  郑成功大气的说道:“我王师以正击邪,必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满清即便军强,也是苟延残喘罢了!”

第六百零七章 军势重振

  转眼到了九月。

  秋高气爽的关外已经是草木泛黄,夹杂着些许红叶的树木,与遍地的枯黄草地相映成辉,给人一种壮烈、悲凉的感觉,与关内的景色迥然不同。

  此时在广宁城北面,靠近大凌河的一处草地中,几名身穿皮袍的汉子正策马经过。

  此时的关外已经是寒风阵阵,秋风吹在脸上,就已经让人感到一阵刺痛,不由得将身上的衣服裹得紧些。

  那几个汉子都是三、四十岁的精壮年纪,此时策马在大凌河南岸行进,很快就策马冲进了一处河边的树林内,开始在这里休整。

  “队长,咱们出来一个多月了,也该南下回去了。”

  一个三十出头的汉子低声说着,同时还用一把小铲子就地挖坑,看样子是准备挖一个地灶生火。

  另一个汉子却将其拦住,说道:“这里距离广宁太近了,鞑子随时可能出没,不要生火,吃些干粮就走。”

  其余几人都是点头。

  此时被称呼队长的汉子说道:“咱们这一路也搜集到了不少的情况,的确应该回去,尽快将情报送入关内。”

  这队人马一行五人,全都是军情部下属的精锐尖哨,在辽东各地搜集满清的各种情报。

  这一路上几人从独石口出关北上,然后绕路来到广宁一带,搜集到不少的重要消息。

  此时几人纷纷取出干粮,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还不时取出水囊喝上一口。

  就在几人吃喝的同时,还非常默契的向四周观望着,警惕的看着四周的动静,稍有不对劲,几人便会上马冲出去。

  毕竟此时的辽东就是敌境,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突然那队长停止了咀嚼,一双眼睛好似鹰眼,朝着南面的一处土包看去,其余四人也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快速的回到各自战马旁边。

  “撤!”

  队长猛地大叫一声,几人飞快的上马,同时还将各自的兵器拿在了手中。

  “向北冲出去!”

  话音刚落,南面土包后面便冲出了十几个身披重甲的清兵,尖哨队长回头看了一眼,顿时骂了一声,那十几人都是满州镶黄旗的巴牙喇营精锐,这一路上己方不断遭遇清军的精锐,自己出关带来的八个兄弟,已经阵亡了三人,全都是被清军中各旗的巴牙喇营精锐杀死的!

  “他们也有火器,小心!”

  五人飞快的策马冲出了树林,紧接着,那十几个清军巴牙喇兵也策马冲了出来,这些清兵精锐竟然人人都有鸟铳,虽然还是火绳枪,而且也比不上大明国防军装备的精良,可是如今清军的火器装备如此普及,也让这些明军尖哨震惊不已。

  随即清军兵马开火,五名尖哨便有一人中弹落马,队长直接将身上的一个皮袋子递给了身旁策马的一个尖哨,然后大吼道:“李德友!你立即赶回去,将情报送入山海关!”

  不等李德友回答,队长便招呼剩下两人,一同调转方向,迎着十几个清军巴牙喇兵冲了上去。

  李德友此时紧紧的攥着装有情报的皮袋子,失声痛哭,只顾着策马狂奔而去。

  “哈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