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424节(1 / 2)

  郑芝龙更是感慨,仿佛看到了自己这些年经历的风风雨雨:“阁老,这些兵马都是跟着下官出生入死的悍卒,自然不用多说,都是难得一见的好兵。希望今后他们能再立功勋,能够封妻荫子,也不算白跟我郑芝龙一场!”

  刘衍笑了笑,心中暗道:“历史上郑成功接管了郑军之后,就是靠着这些精锐兵马与满清僵持了许久,以弱击强,甚至一度兵临南京城下,让满清鞑子震动不已,可见这支兵马的强悍。”

  当然,郑军再强悍,也是比不上国防军的,只是在刘衍面对过的这么多敌人之中,可以说郑军是少有能让刘衍赞叹的精锐。

  刘衍估计,以郑芝龙手中的几支精锐,足以与满清的巴牙喇营重甲相抗衡。

  可以说,当今天下,除了刘衍手中掌控的十几支国防军之外,满清巴牙喇营、郑军铁人军等,以及覆灭的流贼骁骑,可以称为三大强军了。

  随后刘衍与郑芝龙在校场内巡视了一番,那些正在接受整编的郑军士兵见到郑芝龙,全都欢呼不止,可见郑芝龙在军中的威望之高。

  郑芝龙见状也很会做人,直接后退了一步,站在刘衍的身后,然后振臂高呼道:“大明万胜!”

  校场内的国防军将士纷纷振臂高呼,紧接着那些郑军将士也跟着欢呼着,刘衍见状微微点头,看来郑芝龙已经摆正了自己的位置。

  其实刘衍给郑芝龙安排的现在这个局面,应该是郑芝龙能够获得的最好结局了。

  毕竟如果双方开战,刘衍稳定大明内部的进程将会被打断,收复辽东的时间也会拖延许久。而郑芝龙部将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十几年辛苦积攒的家业也会灰飞烟灭。

  而如今,虽然郑芝龙交出了郑家掌控的军权和财权,但是郑成功和一众部将都有了一个好前程,郑家也能保留海外贸易的四成收益,郑芝龙甚至成为了大明首任海军部尚书,进入内阁理政,如此局面郑芝龙要是再不满足,那就枉费这些年称雄南洋的威名了!

  当日,刘衍与郑芝龙巡视了许久,期间还去城外的郑军营垒巡视了一番,便一同返回了城中的都督府内。

  夜里,刘衍与郑芝龙在一处庭院内散步,刘衍说道:“本公准备后天动身回京,郑尚书就一同动身吧。”

  郑芝龙笑着答应着:“好,我的家眷也两天前就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跟着我动身进京。”

  刘衍随即想到郑芝龙的妻子,也就是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好像是田川氏。而且刘衍依稀记得现在的日本应该处于江户时代,大部分地区由德川幕府统治,首都为江户(今东京)。

  于是刘衍便开口询问起日本的情况。

  郑芝龙先是有些诧异,随即便明白过来,刘衍这个大明内阁首辅,决不是守成之人,询问日本的情况,难道是对日本有想法?

  郑芝龙来不及细想,便介绍了起来。

  在此时的日本,幕府将军是最大的官吏,甚至天皇也要听从幕府将军的安排。

  按照郑芝龙的说法,德川幕府直接管理着日本大约四分之一的土地和重要城市,日本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主必须听命于将军。将军与各藩的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刘衍随即问道:“目前日本人主要在哪里对外通商?”

  郑芝龙说道:“现在的日本征夷大将军是德川家光,此人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驱逐出境,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

  “长崎啊?”

  刘衍不由得微微一笑,感叹这个时代没有“小男孩”和“邱小姐”,否则一定多给日本送几个!

  随后郑芝龙又给留言介绍了一下日本的官职体系,比如中央的所谓大老、老中、侧用人等,以及地方的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等,刘衍对这些没有什么研究,听起来都是晕头转向的,暗道:“将来时机成熟了,定要扫平列岛,将这些繁杂的畜生称号全都废除!”

  二人谈论了一会儿,便各自回去,两天之后,刘衍与郑芝龙率部回京,国防军第十二军以及郑军之中整编为国防军的十万人马,全部一同前往北京承诺。

  与此同时,三万多整编为大明新式水师的郑军兵马,也从福州城杨帆启航,前往灵山卫停泊,进一步进行整编训练。

  而蒋德璟则率领南方巡视组继续留在福建,进行收尾工作。

  与此同时,随各巡视组南下的国防军第九军、第十军、第十一军将士,也在陆续返回北京城的路上,西北巡视组和西南巡视组已经先一步完成了各自的使命,随同大军一起返回北京城。

第六百零五章 准备(一)

  四月十三日,北京城。

  这一天,刘衍召集内阁会议,郑芝龙作为海军部尚书,也是第一次参加了这场大明内阁会议,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此时的内阁官署中,刘衍专门命人开辟了一间大屋,仿效后世圆桌会议的样式,打造了一张很大的椭圆形长桌,刘衍与内阁各部尚书围坐在圆桌上召开会议。

  这种新颖的形式让众人耳目一新,坐在崭新的会议室内,众人都是谈笑风生,隐约觉得大明的未来也像这间会议室一样,崭新、朝气。

  刘衍还亲自提笔,将这间会议室命名为内阁议会大堂,众人都是拍手称好。

  内阁议会大堂上,刘衍看着在做众人,说道:“今日的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国防军的调动问题。”

  众人心中一惊,国防部尚书田辉叙、装备部尚书荀景云、财政部尚书岳明三人最紧张,心中暗道:阁老是不是要调兵出关了?

  郑芝龙也是来了精神,也在想着调动国防军是不是要打满清,那儿子郑成功和一众部将就有机会建功立业了。

  刘衍说道:“如今国防军第一军到第八军已经在山海关、喜峰口等关隘一带布防完毕。而国防军第九军、第十军、第十一军从各地回京,新组建的第十五军、第十六军尚在京郊丰台、通州两地驻扎、整训,连同驻守北京城的第十二军,目前北京周边的兵力已经有二十多万人马,这些兵力要逐步向山海关一带调动。”

  田辉叙直接问道:“阁老的意思,是不是准备向满清开战了?”

  刘衍说道:“目前朝廷要开始进行对满清开战的准备,兵力调动只是其中一项,第十五军、第十六军的整训,大明新式水师的整编,皇明军事学院集训将领的培养,以及钱粮的囤积、民夫的征召等等,现在都要同时进行。”

  众人闻言顿时振奋起来,这就意味着大明开始进行收复辽东之战的准备了,而满清的灭亡也开始进入倒计时!

  田辉叙、荀景云、岳明、郑芝龙四人纷纷领命,其余各部尚书也是投去了羡慕的目光,收复辽东、灭亡满清,国防部、装备部、海军部和财政部是首当其冲的,他们四个尚书此番要积累不少的功劳了。

  当然,其余各部也多少都会参与其中,商务部赚取钱粮支援财政部,民政部稳定地方、巩固大明内部,国土部收粮、开矿,为大明提供战争潜力,卫生部为大军将士提供足够数量的医官和药品,军情部和参谋部更是大战的主要配合部门,缺一不可。

  吏部、公诉部、督察部、工部、礼部等各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在大战期间决不能给朝廷拖后腿。

  所以刘衍在此时对众人说道:“朝廷就是一个整体,等到大战开打之后,各部都要各司其职,一切以收复辽东、灭亡满清为首要,其他一切事项都要让路!”

  “此战乃是国战,朝廷要以泰山压顶之势席卷辽东,一改自万历朝以来,辽东战事之颓势,将辽东千里江山尽数收复!”

  众人纷纷抱拳说道:“愿与阁老同心同德,收复辽东、灭亡满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