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344节(2 / 2)

  魏藻德是万历十八年秋中举人,而后便开始进入朝堂,虽然也有所建树,但是其为人迂腐、贪财,在大是大非上往往明哲保身。

  历史上在李自成步步逼近北京的情况下,崇祯急于筹集军饷,命官员捐款“助饷”,魏藻德为保住其家财,率先表示家无余财,反对崇祯征饷,征饷之事未见其成果便草草了事。

  崇祯十七年,在北京城内外交困之时,魏藻德临危受命,成为内阁首辅,李自成兵临城下之时,崇祯问他有何对策,一向口若悬河的他选择了闭口不言,崇祯再问,你只要开口,我立刻下旨照办,魏藻德垂头不答。

  三天后北京陷落,崇祯自缢,明朝覆亡。而魏藻德则是躲在家里静静的等待着未来的日子,这个尚未到不惑之年的年轻首辅相信他还有还长的路走,凭借他的才高八斗,口若悬河,李自成的大顺朝一定会爱惜他不世出的才能,东山再起,出将入相。

  可惜李自成根本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大顺军入城后,大将刘宗敏即刻抓捕魏藻德等重臣入狱,要求只有一个,跟崇祯当时的要求一样,捐款助饷。

  魏藻德在被夹棍夹断十指的威逼下交出白银十数万两,然而刘宗敏绝不相信一个内阁首辅仅有十几万两白银,便继续用刑,魏藻德曾在狱中呼喊,之前没有为主尽忠报效,有今日,悔之晚矣!

  在经历了五天五夜的酷刑后,魏藻德因脑裂死于狱中,他的儿子随即被处死。

  此时在大殿上,魏藻德慷慨激昂的大声说道:“刘衍虽然有军功在身,但却是人臣,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刘衍怎可威逼君父,此乃大不敬之罪,应立即派北镇抚司锦衣卫出城,将刘衍缉拿,交三法司议罪!”

  随后几个御史言官也纷纷附和,甚至在他们的口中,刘衍似乎已经成了比李自成和清军更为可怕的威胁,仿佛此番不将刘衍打压下去,大明就要国将不国了。

  陈新甲站在一旁听不下去,反驳道:“我看诸位大人入宫的时候,全都乘坐带有火炉的厚呢暖轿,身上也都穿着华丽的冬衣。可是你们谁在寒冬里穿过冰凉的铁甲?谁在冰天雪地里结阵出战过?刘衍军中数千伤兵此刻就在寒冬野外等待救治、休养,刘衍提出让大军将士进城,虽然态度不对,但是也并不是无理取闹,诸位怎可如此恶语相向!”

  陈演笑着说道:“我等都是朝中重臣、国之干城,本兵将我等与刘衍军中的粗鄙武夫相提并论,是不是有些不恰当了?”

  陈新甲怒声说道:“陈阁老不要忘了,就是那些粗鄙的武夫击败了数十万清军,才让诸位大人能够在这里款款而谈!”

  “哼!当兵吃粮,这是他们应该干的,算不得什么功绩。况且,陛下已经有了恩裳,是刘衍拒不奉旨,怪得了谁?”

  陈新甲看着陈演和魏藻德等人,气得脸色张红,就连旁边的礼部尚书李日轩、左都御史刘宗周听了他们的话,此时也是微微皱眉,显然觉得陈演和魏藻德的话有些极端了。

  不过二人也是东林党人,此时即便心中有些想法,也决不能输阵,便也加入进来,开始对陈新甲发难。

  陈新甲身为兵部尚书,就算与刘衍关系再不好,在那些东林党人的认知里,自己与刘衍也是一党的。所以此时陈新甲只能帮着刘衍说话,帮刘衍就是在帮自己。

  此刻的陈新甲很有舌战群儒的风范,与陈演、魏藻德、李日轩、刘宗周等人大声争吵,大殿之上乱成了一锅粥。

  魏藻德大声叫道:“一个领兵武夫竟然威逼圣上,难道真当我朝中无人?如果陛下答应了刘衍的要求,日后人人效法,这还是大明的朝廷吗?这还了得!”

  陈新甲怒声质问:“现在陛下要的是方略,如何解决眼下困局的方略,不是让你们在这里发泄不满、逮谁骂谁!办法在哪,你们谁能想出让刘衍领旨、撤军的办法?想不出实际办法,只知道乱喷一气的,就不要说话了!”

  随即李日轩和陈演便带着几个御史言官开始围攻陈新甲,声讨其“言语粗鄙、污秽圣听”、“包庇武夫、有辱斯文”,反正所有人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陈新甲进行各种各样的指责,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解决问题。

  甚至魏藻德还大声说道:“陛下,臣认为应立即断绝刘衍部的钱粮供应,命从朝廷抽到将帅之才接管刘衍部新军各营,然后将刘衍就地收押!”

  陈新甲被众人“围攻”,此时已经忙于应付,顾不上魏藻德那边大放厥词,崇祯帝也是沉默不语。

  王承恩此时急得心中像是被千万只蚂蚁啃食,看着魏藻德那大义凛然的样子,恨不得冲上去,用手中的拂尘将魏藻德给勒死。

  “哎呦我的魏大人啊,都什么时候了,就不要说气话了,还是说些实在点的吧!”

  王承恩顾不上内官禁忌了,直接大声“警告”魏藻德。

  可是魏藻德此时却好像圣贤附体了一般,对王承恩的话根本不予理会,继续大声说道:“即便陛下仁厚,不愿意将刘衍拿下,山东总督一职也不能再由刘衍担任,应从朝中另派得力干臣接管山东军政,将刘衍调往别处,让其与部下兵马分离,削减其势力!”

  此话一出,顿时得到了满朝文武的支持,那些东林党人好像打了鸡血一般,纷纷附议。

  陈演更是笑着对陈新甲问道:“本兵以为如何?我等这不也提出了一个可行的良言?如此既能消除一个国朝的隐患,又能让刘衍继续为国效力,一举两得,哈哈。”

  陈新甲气得几乎吐血,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调集兵力和钱粮,尽快救援洪承畴部,那可是最后一支忠于朝廷的机动兵力了,决不能有任何闪失。

  至于刘衍这边,应该尽可能的去安抚,然后让刘衍率部与李自成的大军血拼,这样对朝廷来说才是最优选择。

  可是这些东林党人做了什么?正事不干,却总想着对付刘衍,生怕刘衍凭借战功入朝为官,动了东林党人的权柄!

  陈新甲知道跟这些人说不出道理,便看向崇祯帝,想从崇祯帝这边入手,尽快劝崇祯帝安抚刘衍。

  可是当陈新甲看到崇祯帝的表情时,只觉得天塌地陷了:此时崇祯帝脸上露出了欣然的笑容,正在跟魏藻德“眉目交流”。

  紧接着,崇祯帝大手一挥,说道:“暂且退朝,魏爱卿、陈爱卿到御书房等候召见。”

第四百九十三章 寒心

  朝会之后,陈演和魏藻德便来到了御书房,此时崇祯帝已经换了一身道袍,非常疲惫的坐在了一张黄花梨的圈椅上。王承恩端来了一杯热茶放在崇祯帝手边,然后便站在了后面。

  崇祯帝揉了揉太阳穴,看向陈演和魏藻德,说道:“说说吧,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将刘衍调往别处?又有什么样的人选,可以接替刘衍掌管山东新军和驻防军?”

  陈演和魏藻德对视一眼,二人想不到刚才在朝中的一番争论之言,却被崇祯帝信以为真,现在真的过来询问具体对策了,二人顿时哑口无言,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开口说话。

  崇祯帝正等着二人的办法,一会儿之后崇祯帝便差异的看了过去,问道:“你们刚才在朝堂上不是还振振有词吗,现在怎么一句有用的都没有!”

  魏藻德说道:“陛下,此事事关重大,臣与陈阁老也不好独言,是不是再召集群臣商议一下?”

  魏藻德的言外之意,就是自己可不想承担这件事的责任,有事还是朝野大议,大家一起扛。

  陈演更是点头不说话,直接当起了“沉默者”。

  刚才在乾清宫上,崇祯帝听到魏藻德和陈演的话,还觉得与自己的想法颇为契合,认为他们二人一定有不同寻常的见解,既可以平复现在的紧张局面,又可以解决刘衍这个尾大不掉的封疆大吏。

  可是现实却让崇祯帝再次失望了,随即将手边的一摞奏折砸了过去,怒吼道:“滚出去!都是无用之臣,朕养你们何用!”

  魏藻德和陈演狼狈的退出了御书房,随即二人便结伴朝着宫门走去,一路上还在小声说着什么。

  御书房内,崇祯帝双眼赤红的喘着气,心中这股怒火依然没有消散。

  王承恩轻声说道:“皇爷,不如让陈新甲去一趟刘衍军中,或是先将赏赐和抚恤的钱粮送过去,也好给双方一个台阶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