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336节(1 / 2)

  待到二人离开后,济尔哈朗便将阿巴泰、阿济格、拜音图、阿山叫了出来,随后亲自拉着泪流满面的豪格也走了出来。

  “陛下病体沉重,说句大不敬的话:陛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现在大清就剩下咱们这些忠诚良将,下一步何去何从,咱们可要立即拿出个主意了!”

  听着济尔哈朗的话,所有人都沉默了。

  众人站在院子里,任凭寒风吹打在身上,心中都是盘算着利弊和得失。

  最后济尔哈朗见众人始终不说话,便直接说道:“直说了吧,如今突围的话,各旗兵马肯定要被刘衍部打回来的,城中兵力虽然足够,但是却已经冲不出去了。”

  “守城也不行,城中粮草马上就要耗尽,再守下去,各旗的勇士就只能吃战马,甚至是吃人了!”

  “所以……”

  济尔哈朗盯着众人,一字一顿的说道:“所以眼下最后的一条路,就是:投降!”

  当投降这两个字一说出来,阿巴泰和拜音图、阿山顿时如释重负,阿济格则是怒目而视,瞪着济尔哈朗就要开骂,幸好被阿巴泰和拜音图一左一右拉住。

  而豪格则是面色狰狞的思索着,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许久之后才说道:“投降可以,但是我各旗勇士只向大明皇帝投降,绝不向刘衍投降!”

  济尔哈朗闻言一惊,对豪格有些刮目相看了,看来只有经历了沉重的打击,豪格才能真正的成长,希望这份成长还不算太晚。

  济尔哈朗心中想着,随后便说道:“肃亲王所言甚是,此乃国战,我各旗勇士只能向大明皇帝投降,而不能向刘衍一个区区总督投降。另外,两军应立即停战,等到大明朝廷派来钦差之后,咱们各旗兵马才会出城投降,这便是咱们投降的前提!”

  众人听完都觉得可行,毕竟刘衍对待清军的手段可谓狠辣,谁都不敢轻易向刘衍投降。毕竟以刘衍的行事作风,杀俘之事也是平常,阿巴泰、济尔哈朗等人都不敢赌这一把。

  还是向大明朝廷投降划算,如果运气好的话,以大明朝中那些东林党的德行,也许还会赏赐各旗大量钱粮,然后在辽东划出一片地方,让众人率部前去为大明守边!

  众人商议妥当之后,拜音图问道:“那此事是不是要禀报陛下?”

  几人再次看向了济尔哈朗,见到众人投来询问的目光,济尔哈朗也是心中暗暗骂了起来:原来这背黑锅的事情都可着我一个人来啊?

  不过事已至此,济尔哈朗还是说道:“陛下已经昏迷,眼下就应该以肃亲王为首,我与诸位一起辅佐肃亲王,共同度过眼下的难关!此事,就听肃亲王一句话了。”

  豪格低头思索了片刻,说道:“不必禀报汗阿玛了,饶余贝勒立即写一封降书,然后派人送往刘衍军中,请刘衍上报明廷。”

  阿巴泰说道:“这自是没问题,只是降书写好之后,由谁送去?”

  豪格想了想,随即看向了阿山。

  阿山是满州正黄旗的固山额真,乃是皇太极的心腹,由他前去送达降书,身份和诚意都是足够的。

  阿山见状也不推辞,咬着牙下定决心,跪拜说道:“奴才遵命!”

  豪格点了点头,将阿山拉了起来,说道:“你辛苦一趟,只要咱们还能返回辽东,你便是新建两白旗的旗主!”

  阿山闻言激动的再次叩拜,旁边的济尔哈朗、阿巴泰看在眼里,心中对豪格的评价也高了一分,这就将皇太极的绝对心腹送了出去,死在外面就清除了一个前朝死忠,活着回来,豪格正好拉拢一番,好算计!

  当日,阿巴泰写好了降书,然后从昏迷的皇太极处取来印信盖上,便交给阿山,派了十名满州正黄旗的巴牙喇精锐随行,从东城门出城,前往新军亲卫营。

  城头上,豪格和济尔哈朗站在一起,二人心中都是五味杂陈,不知道等待众人的命运会是什么。

第四百八十二章 被拒绝的降书

  寒风之中,阿山带着十名正黄旗巴牙喇兵策马赶路,众人出城之后便径直朝着新军亲卫营的方向赶路,很快便被大队的新军夜不收拦下,双方随即剑拔弩张了起来。

  阿山见对方纷纷举起鸟铳就要开火,急忙用汉话大喊道:“休要动手!”

  对面领军的夜不收旗长抬手拦下众将士,然后大声问道:“狗鞑子,想干什么!”

  “我乃大清满州正黄旗固山额真阿山,奉皇命前来议和!”

  “切!”

  夜不收旗长嗤笑说道:“议和?谁他娘的要跟你们议和,做梦呢!”

  阿山脸上铁青,说道:“是投降!我前来送降书。”

  “这就对了,自己是什么处境不知道啊,还他娘的瞎咧咧,没一点逼数!”

  随即夜不收旗长便对部下说道:“去,将他们缴械,再把他们的铠甲都给我扒了,全部捆在战马上,再带回去!”

  阿山瞪大了眼睛,怒声说道:“岂有此理!我是大清的使者,你怎敢如此!”

  “使者?”

  夜不收旗长策马来到阿山的跟前,其余夜不收也将那十名巴牙喇兵隔开。只见夜不收旗长直接用鸟铳顶住阿山的脑门,然后问道:“你是什么?我没听清,你最好再说一遍!”

  阿山彻底傻眼了,不敢乱动,没想到刘衍部一个小小的旗长也如此的蛮横,于是只能说道:“我是前来送降书的,请将军带路!”

  “这就对了!”

  夜不收旗长鄙夷的看了阿山一眼,然后便带着手下,将被缴械的阿山一行带回了亲卫营营垒。

  中军大帐内,十名巴牙喇兵已经被单独关押起来,阿山一个人被带了进来,这才终于见到了刘衍。

  此时阿山吃惊的瞪大了眼睛,想不到刘衍竟然如此年轻,心中更是为大清感到痛苦,大明已经日暮西山了,却为何又突然冒出来一个如此年轻的绝世猛将,苍天不公啊!

  此时大帐内,王越、张义、汪博、陈勋、许铭、苗绍、钱樰、荀景云、吴国金、郑义、韩秦、尚自立全都在场,众人都是经历过不少血战的将领,此时齐刷刷的看向阿山,巨大的压力让阿山也非常的不好受,即便营帐内很冷,阿山也依然汗流浃背。

  “本督听闻你是来投降的?降书呢!”

  刘衍淡淡的说着,阿山急忙取出了降书,恭敬的托在手上。

  苗绍起身拿走,递给了刘衍,从始至终都没有睁眼看阿山一眼,这让阿山心中很不是滋味。曾几何时,大清满州旗的固山额真是何等的威风,明军那些所谓的精锐见了,都要退避三舍、不战而逃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