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312节(1 / 2)

  这一次,崇祯帝直接派出北镇抚司的锦衣卫前往各镇送达诏令,并且各队锦衣卫在送达诏令后,并不会立即返回京城复命,而是要跟随大军一同返回京城。

  如有拖延敷衍、拒不听令者,崇祯帝给了这些锦衣卫临机专断之权,说白了就是谁不出兵,锦衣卫就杀谁的头!

  转眼到了十月初,当路途最远的吴三桂率领三万六千大军抵达北京德胜门外的时候,宣告各路大军尽数提前抵达,十一万余将士的营垒绵延十余里,洪承畴站在德胜门的城楼上观之,蔚为壮观。

  可是此时洪承畴的心中却非常沉重,就在昨天户部将大军所需钱粮送入督标营内。可是数额却远比商议的数额少,只够十余万大军吃用半个月的。

  洪承畴派人向李待问责问,得知这些钱粮已经是户部所有的库存,就连本月京城百官的俸禄都在里面了。剩下的差额部分,要等到各省的秋赋送到京城后,再调集民夫为前线大军送去。

  没办法,面对崇祯帝几乎一日三催的督促,面对大同府王朴、李辅明几乎三天一封的八百里告急,洪承畴没时间等待后续钱粮到位,只能准备先行开拔。

  于是当日洪承畴出城来到督标营,在中军大帐内,密云镇总兵官唐通、前屯卫总兵官王廷臣、宁远镇总兵官吴三桂、援剿总兵官左光先、辽东镇总兵官刘肇基纷纷赶到,众人的脸色也都很不好看。

  对于此战,众人都非常不看好,各镇十一万大军仓促集结,不但钱粮不足,而且面对的敌军更是百万之众,这样的战斗,谁都不想参与。

  洪承畴看着众人,说道:“本督与诸位都是老相识了,当初出兵驰援锦州,咱们就在一起并肩作战了,可谓是生死之交!今日,本督与诸位又齐聚一堂,准备剿灭李闯叛逆,此乃护国安民之战,还望诸位能与本督齐心协力,共同剿灭此獠!”

  说完,众人却沉默不语,根本没有人接话。

  洪承畴脸色有些不悦,看向吴三桂,说道:“安宁伯所部路途最远,不过时间紧迫,大同镇、山西镇的同袍还等着咱们驰援,本督就不留时间休整了,大军明日便出发,还望安宁伯见谅。”

  吴三桂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督臣言重了,没时间休整倒是没关系,大家都是刀头舔血之人,没有那么娇气。只是末将疑惑,为何各镇发下的钱粮只有十日的数额?而且各镇将士的开拔银子,到现在都没有着落,以至于各营将士都在追着末将询问,末将也不知如何回复众将士,还望督臣教我!”

  有吴三桂开头,其余各镇总兵官也纷纷询问起来,以唐通和左光先最为起劲。

  洪承畴的脸色彻底黑了下来,突然厉声说道:“如今李闯已经称大顺王,天下震动、万民侧目,君父更是蒙羞,我等身为大明臣子,自当率军血战剿灭贼寇,以安天下!朝廷钱粮紧缺,圣上是知道的,只要我等一心为国,圣上自然会想尽办法为大军调集钱粮,绝不会令各镇将士缺少钱粮用度。”

  众人闻言,都是不置可否,根本没人相信洪承畴的话。

  王廷臣说道:“督臣,十余万大军调动参战,所需钱粮乃是海量。现在缺少一些还好说,我等压着各部将兵就是了。可是大军与流贼打起了之后,要是后方钱粮还是供应不上,甚至彻底断绝了,怎么办?”

  唐通也趁机说道:“是啊,到时候都不用流贼派兵断我粮道,我大军自己的钱粮就要断了!”

  众人纷纷议论起来,显然在关乎生死大事的问题上,根本没人在乎洪承畴这个总督的威严和面子。

  洪承畴见状压住心中的怒火,说道:“此事圣上已经责令户部筹集钱粮了,本月内便会将钱粮补齐,诸位还是回营整顿兵马,明日不要耽误了大军出征的吉时。”

  随后洪承畴语气一变,冷声对众人说道:“此战本督率部出战,如果有谁不听号令,别怪本督不留情面,圣上可是赐给本督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临机专断之权!”

  众人闻言心中一凛,纷纷抱拳领命。

  次日,洪承畴率部从德胜门出发,向西南方向行进,前往山西。

  大军浩浩荡荡经良乡、涞水、过保定,然后折而向西进入真定府,在行进了八天后,大军抵达了井陉关。

  井陉关因其地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称井陉。《吕氏春秋》、《淮南子》都称"井陉"为天下九塞之一,可见此处的重要。

  井陉关,又称土门关,汉朝时便在此口置关,它与南面的壶关、天井关合称"上党三关"。

  井陉关包括西故关、娘子关和东土门关三部分。明正统二年修复关城,是西北入冀之锁钥,故有"依籍特重"的说法。

  此时各镇十一万大军在井陉关内外驻防,洪承畴带着各镇总兵官进入关城休息。如今关城内只有三百多守军,比兵部规定的“两千精锐”相去甚远。

  官厅内,洪承畴正要部署方略,准备先率部收复太原城,然后与大同镇、山西镇南北夹击,先击败盘踞在山西的流贼兵马。

  可是还没等洪承畴开口,唐通便率先说道:“督臣,朝廷的钱粮什么时候到啊,我营中已经断粮了!”

  左光先也说道:“在开拔的时候,督臣曾说朝廷会陆续将欠缺的钱粮运来,可是这都八、九天过去了,为何还不见钱粮送到?”

  洪承畴微微皱眉,说道:“各镇情况都是如此,就连本督的督标营也是缺粮。朝廷艰难,诸位还是体恤一下,再等几天。”

  这时,吴三桂说道:“督臣,不是我等不体恤朝廷,而是这一路走来,各镇都是节衣缩食,各部将士心中愤懑、士气低落。就连本镇内,都已经有数百逃兵了,相信各镇的情况都是如此。”

  其余几人纷纷开口说了起来,果然各镇都已经开始有了逃兵。

  这一点洪承畴也是知道的,因为就连督标营也开始有士兵逃亡了。

  洪承畴见众人态度坚决,显然是暗地里已经通了气的,自己也不好与众人闹僵,于是便说道:“那以诸位的意思,怎么办?”

  几个总兵官都看向了吴三桂,只见吴三桂说道:“督臣莫怪,我等都是为了保全兵力,也只有如此,才能打赢此战。所以我等以为,大军应驻守井陉关,等待朝廷钱粮运到,再继续进兵!”

  洪承畴眉头紧锁,说道:“本督理解诸位的担忧,不过停留在井陉关是不行的,大军必须继续前进。当然断粮迎战的事情,本督也不会做。所以本督以为,大军应继续前进,先拿下太原府城,然后依托坚城,获取城中的物资,然后再等待朝廷的钱粮补给,如何?”

  几人犹豫了起来,随后吴三桂问道:“各镇现在已经基本断粮了,如何走到太原去?”

  洪承畴咬着牙,说道:“将井陉关周边的所有粮草搜集起来,全部带走!再不够,各部杀马充饥!”

第四百五十章 前途渺茫

  济南府城,总督府。

  十月金秋,万物收获,幕府农部也迎来了大丰收。

  这一年山东各地天灾不断,但是自从刘衍出任山东总督后,在幕府各部的运转之下,山东各府竟然奇迹般的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灾民潮,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此外,幕府农部、户部大力编户齐民、开垦荒地,顾问杜峰努力推广番薯种植,到了十月,山东各地都收获不小。

  当然,今年的丰收不同往年,如果是以产量来将,其实今年的收获根本算不上丰收,只是以往秋收产量的三到四成而已。

  可是如果加上今年山东天灾不断的大背景,这样的收获当真是堪称丰收了,至少这往年三、四成的产量,已经可以让山东各地的百姓活下去,等到冬日到来,不至于大规模饿死人。

  “督臣,农部那边已经将各地上缴的田税入库,造册之后便移交财部留存。”

  “另外收获的番薯和秧苗也已经妥善储存好,准备来年开春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在青州府各地全面推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