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78节(1 / 2)

  王朴、杨国柱、曹变蛟、王廷臣四人最先反应过来,纷纷为刘衍抱不平。

  王朴说道:“本兵如此处置,简直是对定虏伯及新军将士的侮辱,此番就连定虏伯咽下这口气,兄弟我也绝不罢休,定要向本兵讨个说法!”

  杨国柱沉声说道:“本兵太过分了,有功将士不能封赏,寒了大军将士的报国之心,此乃误国之举,本镇也要向本兵进言,为定虏伯讨个说法!”

  “算我一个!”

  王廷臣大声叫道:“定虏伯平日里对我等多有帮助,又是国朝的大功臣,岂可受此侮辱,待到本兵到来,定要个说法,否则我绝不放本兵离开!”

  曹变蛟则是冷声说道:“朝廷如此做派,恐怕不光是本兵的意思,可叹我等浴血奋战,定虏伯更是南征北讨为国平贼,却落得如此下场,天下如此动荡,也不是无从由来!此番,我定与定虏伯站在一处,朝廷要是不给定虏伯应得封赏,我决不罢休!”

  眼见四位总兵相继开口,言辞之激烈,让洪承畴、马绍愉、张若麒三人都感到心乱。

  陈勋更是跳了出来,虽然只是游击将军,但是凭借弘螺山防守战的胜利,陈勋在众人之间也颇受重视。

  此时陈勋直接叫出陈新甲的名讳,大声怒骂了起来,洪承畴看了两位监军一眼,然后说道:“陈将军,你的心情本督理解,但是要慎言。”

  陈勋愤愤不平的坐了下来,但是嘴里依然小声嘟囔着。旁边的王越、苗绍、许铭等人也是纷纷冷哼不断。

第四百零四章 不平与争吵(二)

  与王朴、杨国柱、曹变蛟、王廷臣四人直接站在刘衍一边不同,吴三桂、刘肇基、左光先、李辅明并没有旗帜鲜明的表示与刘衍共进退,却也纷纷安慰刘衍。

  吴三桂起身正色说道:“此事本兵也许有苦衷,不过定虏伯确实受了委屈,本镇一定不会坐视不管,此番入京,我吴家在京师内外也有不少关系,会为定虏伯活动一番。”

  刘肇基和左光先、李辅明没有吴三桂的关系网,不过也都说了许多安慰的话,并表示刘衍如有需要,三人也会伸手出力。

  众人纷纷表态,就连马科也说道:“定虏伯有功而无赏,真是咄咄怪事,如今朝廷这是怎么了?”

  唐通说道:“眼下朝廷还用得着我等武人,却对定虏伯如此薄情,真是伤人心啊!”

  中军大帐内的所有总兵官都在为刘衍说话,不光是因为刘衍的实力与为人,也在于众人懂得兔死狐悲的道理。

  刘衍斩首二十多万都是这个下场,那众人在锦州之战中斩首只有三、四万而已,其中还有九千多级是刘衍砍的,另有三千多级是陈勋率领的前营将士砍的,三分之一的战功还都是刘衍所部的,众人实际的战功只有两、三万而已。

  如此看来,此番朝廷对各镇的封赏也好不到哪去,众人明面上是纷纷为刘衍抱不平,可是内心中,也是在为自己说话,是说给洪承畴和两位监军听的。

  此时洪承畴、马绍愉、张若麒也无法置身事外,毕竟三人与各镇将士是一体的,众将士得不到封赏,三人回朝之后,多半也落不下什么好处。

  特别的马绍愉和张若麒,二人原本还想着凭借锦州之战的战功,回朝之后在官场上更进一步,将来也许可以冲击一下六部尚书的位置。

  可是眼下看来,这份战功能给个什么封赏,还是个未知数。

  于是马绍愉率先说道:“本兵真是糊涂,竟然赶出这样的事情来,让我这个属下也为之汗颜!定虏伯放心,回去之后,我就是拼着前程不要,也要为定虏伯说话。”

  张若麒说的含蓄些:“本兵做的不对,我身为属下定会进言,定虏伯不要急躁,此事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洪承畴随即咳嗽了一声,众人纷纷看了过来。

  “朝廷自有朝廷的法度,有功就该封赏,有过就当惩罚,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定虏伯开封之战立下大功,兵部的处置欠妥,这是事实。定虏伯在锦州之战中是本督的部下,本督自当为定虏伯发声,此番入朝,本督便会上奏朝廷,还请定虏伯静待佳音。”

  众人见洪承畴如此说,都放下心来。

  今日洪承畴能为刘衍讨要封赏,他日朝廷如果对众将吝啬的话,洪承畴自然也不会坐视不管。

  在众人纷纷发言的时候,刘衍便频频抱拳致谢。

  说实话,刘衍也没想到自己的遭遇竟然引起这么大的动静,帐内所有人都在声援自己。

  于是刘衍心中便动了个心思:“有声势不用,那要被雷劈的!此番,我要找个机会,来一个推波助澜。”

  刘衍估计,既然朝廷不会给自己这个总兵官升官,多半也不会给王朴、吴三桂、杨国柱等人升官,最多的挂印、封爵。

  也许这样的封赏可以满足众人自己的心思,可各镇那么多的将官、士兵呢?

  一旦各镇兵马受到与新军将士一样的遭遇,吴三桂、杨国柱、马科等各镇总兵官可没办法压制住,他们没有刘衍在军中的威信,各镇兵马多半会直接炸窝!

  “本镇在这里先谢过诸位仗义执言,此番各镇将士凯旋回京,相比本兵与圣上一定会重赏各镇大军,本镇也应该会跟着沾光。多说无益,咱们就拭目以待吧。”

  刘衍故意给众人希望,此时众人脸上也全都是笑呵呵的,洪承畴接过来说道:“好了,明日咱们或是上奏,或是找关系,一定要为定虏伯声援。今日,咱们就不想这些烦心事,不醉不归!”

  帐内的气氛再度热烈了起来,刘衍与众人纷纷举起海碗,倒满了烈酒,然后举杯看向洪承畴。

  洪承畴与马绍愉、张若麒都举起酒杯,然后说道:“为众将士贺,为大明贺!”

  “为大明贺!”

  与此同时,在乾清宫内,崇祯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就连站在旁边的王承恩也是长吁短叹。

  下首,内阁首辅周延儒、兵部尚书陈新甲、户部尚书李待问正在激烈的争论着,崇祯帝看着吵闹不休的三人,心中更是烦躁,双眉几乎拧到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川字。

  陈新甲大声吼道:“如今德胜门外聚集了各镇二十多万将士,朝廷如果不能大力封赏,如何向全军将士交代,如何向天下人交代!”

  之前封赏刘衍的时候,陈新甲已经碰了一鼻子灰,并且向刘衍称诺,只要等到锦州之战结束,必定一同对其封赏一番,将其赢得的给补上。

  这一次要是再拿不出钱粮,给不到官职,估计刘衍与各镇总兵官都要闹将起来,万一二十多万大军来个兵谏,以皇帝的脾气,一定会将自己这个兵部尚书砍了,来平息大军的怒火。

  所以此番陈新甲的态度非常强硬,硬逼着李待问拿出钱粮。

  可是李待问同样强硬,梗着脖子大声叫道:“朝廷钱粮已经枯竭,为了支援锦州战事的开销,我已经竭尽全力,就差变卖家产以充国库了。现在要我拿出几百万两银子犒军,还不如直接杀了我!”

  李待问字葵儒,号献衷,明万历十年生人,是朝中出了名的“臭石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