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25节(2 / 2)

  加上父亲吴襄、舅舅祖大寿全力扶持,吴三桂本身也非常会做人,轻财好士,待人和蔼,并无名门之后的傲气,极受辽东上下官将好评。

  吴三桂还非常善于攀附,高起潜监军辽东时,吴三桂就认其为义父。方一藻巡抚辽东时,吴三桂与其子方光琛结为结拜兄弟,洪承畴经略辽东后,他又迅速与洪承畴亲信幕僚谢四新结为至交,如此精明机敏,想不发达都难。

  看他身旁蓟辽总督洪承畴,神情中对其依重之意明显。

  相比之下,刘肇基这个辽东总兵就有点尴尬,论后台与威望,都不能与吴三桂相比。事实上,洪承畴己经在考虑解刘肇基职,代以吴三桂为辽东总兵。

第三百二十四章 军情争论

  刘衍与吴三桂喝了几碗酒之后,曹变蛟、杨国柱、王朴、王廷臣等人纷纷过来,轮流向刘衍敬酒,如此情形下,就连马科和唐通也端着酒碗过来喝了一口。

  面对众人来敬,刘衍自然是来者不拒,与众人拼起了酒,弄得洪承畴这一桌也是热烈非常。

  这场酒宴,很多人都喝得酩酊大醉,饶是刘衍酒量非常好,走出总督府的时候,也是摇摇晃晃的。

  不过好在刘衍还算清醒,像马科和白广恩,此时已经醉得不省人事了,直接被亲兵抬了回去。

  苗绍早早就在外面等候,见刘衍出来,便招呼两名护卫上前搀扶,还问道:“大人还能骑马吗?不如末将去找辆马车吧。”

  “用不着,骑马就好。”

  临行前,刘衍抱拳向送众人出来的洪承畴辞行,虽然洪承畴也是笑呵呵的与刘衍回礼,但是刘衍总感觉洪承畴像是在强颜欢笑,眉宇之间有一丝焦虑之色。

  第二天一大早,刘衍晕晕乎乎的起来,刚要梳洗一番,就接到了洪承畴召集军议的命令。刘衍不敢怠慢,急忙赶到总督府。

  在总督府大堂内,明军各镇总兵官官分列而坐,洪承畴身为蓟辽总督,名义上援军与辽东军,都受其节制,正中危坐在上首,左右幕僚肃立侍候。

  在洪承畴的左手边,监军马绍愉、监军张若麒为首,随后是辽东巡抚邱民仰、兵备道张斗、姚恭、王之桢、蔡懋德,又有通判袁国栋、朱廷榭、同知张为民、严继贤等人。

  在洪承畴的右手边,刘衍坐在武将之首,随后是宣府镇总兵官杨国柱、蓟州镇总兵官白广恩、辽东镇总兵官刘肇基,山西镇总兵官李辅明、大同镇总兵官王朴、援剿总兵官左光先、山海关镇总兵官马科、东协总兵官曹变蛟、前屯卫总兵官王廷臣、密云镇总兵官唐通、宁远总兵官吴三桂等人按班次身份而坐。

  刘衍扫过众人,见今日能入总督行辕议事的武将,都是总兵官级别,可见今日军议的规格之高,定然是要决定锦州大战的细节了。

  此时洪承畴见众人一一就位,便抚须笑道:“辽东战局,牵动圣上及朝野诸公心思,今王师云集,我大明各路精锐强军,在辽东已经超过二十五万之众,此战定能大挫奴贼气势!”

  洪承畴此时话锋一转,说道:“但是自奴贼大军屯义州、围锦州始,本督率众数往救援,赖圣上洪福,官兵戮力捍御,斩获击毙多贼。然奴贼势大,锦州之围久久不能解除,故此朝廷集结各路精锐往救。”

  “现松、杏各堡更急报传来,逆奴拥众急攻,松山、杏山诸堡已经是岌岌可危!”

  刘衍暗道:“看来洪承畴昨天就已经收到消息了,却要到今日才说,还真是沉得住气啊。”

  这时兵备道张斗担忧的说道:“贼奴突然攻打松锦甚急,显然要逼迫我军尽快救援,奴贼大军必定准备在半路伏击,围点打援之策是奴贼惯用伎俩,我军必须提防。”

  兵备姚恭说道:“奴贼急攻,锦州形势已不容拖延,就算奴贼有围点打援的打算,我军也要尽快前往救援,否则锦州危矣!”

  兵备王之桢不同意,反驳道:“贼奴此举必有所图,我等需小心计议,免得坠入贼人奸计。”

  这时,蔡懋德说道:“根据夜不收送来的塘报显示,松锦各处的奴贼兵力越来越多,他们这是增兵了?”

  众人都小声议论了起来,如果清军也大举增兵,那锦州之战就不是救援战,而是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了。

  刘衍也是眉头紧锁,历史上松锦之战的时候,满清陆续调集的兵力就达到了二十多万,其实在兵力上是超过明军的。

  此时的满清经过多次入关劫掠、掳获人口,人口数已经达到最高峰,在人力方面,清军已经有了扩军的底气。

  不过刘衍也知道,清军这二十多万的兵力中,很大部分都是各旗的未披甲旗丁,还有包衣奴才什么的,战力比不上八旗军,但造成的声威还是很大的。

  蔡懋德随即问道:“督臣,现松锦一带的奴贼大军,总数有多少兵马?”

  在座众人都是仔细倾听,洪承畴只是摇头:“哨探粗粗估计,己经超过八万,实数多少,难以勘查。”

  刘衍心中一阵叹息:“眼看着大战就要开打,可是连清军的确切兵力数都不知道,明军各部的夜不收太不得力了!”

  监军张若麒说道:“如今我王师己尽数到达,现锦州危急,我援军需尽快前往松锦各处,若锦州被奴贼攻下。那就万事休矣。我等也无法向朝廷、向陛下交代!”

  洪承畴此时却没有顺着张若麒,而是摇头说道:“现奴贼兵力布局尚未查清,奴贼大军的兵力数量也不知道,怎可仓促进军?”

  兵备道张斗、王之桢、蔡懋德都是附合。认为兵凶战危,不可仓促行事,免得坠入贼人奸计。总得各方查清楚再说。

  听众人争议不休,张若麒眉头一皱,他猛地站起。厉声喝道:“如此前怕狼后怕虎,怯战畏战!敢问诸公,若迟迟不进军,致使锦州失陷,诸公何以向圣上交待?向本兵陈大人交待?若诸公不可决,本官便向朝廷上书,由圣上来定夺吧!”

  一旁的马绍愉也站起来说道:“张监军所言甚是,我等千里迢迢到这里,就是为了救援锦州,现在锦州危急,大军为何不出动?有如此众多的精锐在,奴贼就算增兵了,也不足为惧!”

  随着这两个监军变色,大堂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洪承畴见状双目一寒,张若麒和马绍愉不过是兵部的两个小角色,竟对自己大呼小叫,实是无礼!他们二人是几品,自己是几品?当了一个监军就翘了尾巴!

  不过,洪承畴的涵养还是不错的,微微皱眉却没有说话,只是沉吟。

  片刻之后,洪承畴看向刘衍。刘衍在巨鹿和济南大破奴贼,斩首甚重,所以刘衍的话在众将之中是最有分量的,洪承畴想听一听刘衍的意见:“刘总兵怎么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在刘衍身上,此时督师不问余者总兵官,连吴三桂都不问,只问刘衍,可见刘衍在洪承畴心中的地位。

  刘衍沉思片刻,按目前的情形看,清军比历史上提早增兵了,此战早晚都要打,此时还能趁着各路兵马士气正旺,一旦拖延下来,各路兵马士气消沉,就越来越难打了。

  于是刘衍说道:“启禀督臣,奴贼奸计明显,就是要逼迫我军驰援锦州,以便围点打援。只是那又如何?只要我军步步为营,各营多派哨探,中伏的可能性就极少。奴贼来的兵多,我军正好与之会战,如果来的兵少,我军便集中兵力吃掉其一部,挫其军心士气!”

  杨国柱、曹变蛟、王廷臣等人纷纷赞同,一干老将如刘肇基、李辅明、左光先都是点头,认为可行。这也是双方争议不下,两全其美之策。

  张若麒哈哈一笑,说道:“正是如此,刘总兵之言甚合吾之心,我军不得急进,也不得畏进,但立时班师进军,那是肯定的。”

  他对洪承畴施礼道:“方才本官焦燥了一点,但也是一片公心,万望洪督师不要介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