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216节(1 / 2)

  崇祯帝听闻洛阳城有危险,龙颜震怒,当即派锦衣卫前往湖广,探查杨嗣昌的病情,准备督促杨嗣昌尽快集结兵马北上河南,将李自成所部阻挡在洛水沿岸。

  古都洛阳乃是豫西重镇,是福王朱常洵的藩府所在地。福王朱常洵是明神宗第三子,生母是明神宗最宠爱的郑贵妃。俗话说子以母贵,朱常洵自小便受到明神宗的特别偏爱。

  原本按照明神宗的意图是要立朱常洵为太子的,但是却引得朝中大臣的抗争,最终迫于朝臣的舆论压力,明神宗才勉强同意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于是明神宗为了报复文官实力,挺击案、移宫案与红丸案接踵继起,使朝臣卷入这种没完没了的宫廷纷争的漩涡之中。

  同时由于朱常洵的太子梦不能如愿,神宗便在经济上给常洵以补偿,不仅破例大行赏赐,对于福王庄田、食盐、商税等要求,无不一一应允,也无不朝报而夕可。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神宗封朱常洵为福王,为他操办婚礼费用高达三十万金,在洛阳为他修建壮丽王府,超出一般王制十倍的花费。亿万钱财,皆入福王藩围,福王要求赐田四万顷,由于没有那么多的土地可供赐予,只好减半。福王来到洛阳就藩之后,派遣府中官役,到处圈占土地,千方百计搜刮民脂民膏,大肆聚集财富,号称福王金银富甲天下!

  由此,福王朱常洵过着纸醉金迷、穷奢极欲的生活,宁可让粮食糜烂在粮仓中,宁可眼睁睁地看着成千上万的饥民活活饿死,也不肯拿出一粒赈济贫苦百姓。因而,激起民众的强烈愤慨。

  可以说,洛阳城周边的百姓对福王朱常洵非常愤恨,特别是那些被福王府抢占了土地的流民,更是恨不得活剥了朱常洵。

  于是李自成在指挥各营扫除洛阳外围的障碍之后,便在李岩、顾君恩的献策下,作出了攻打洛阳的决策。

  随后大队的流贼斥候开始向洛阳方向挺进,从最开始的小心探查,到后来的极度嚣张,甚至三、五个流贼斥候,就敢在洛阳城近郊招摇过市,根本不把城中守军放在眼里。

  但是即便如此,福王朱常洵依然对如此危局视而不见,每日饮酒作乐,与美女淫~乱取乐,完全就是一副准备醉死温柔乡的架势。

  此时的洛阳形势已经危如累卵,除了福王朱常洵之外,许多人都看在眼里。

  当时在洛阳城内公干的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就是其中一人,吕维祺深感形势之严峻,于是在几次登门,却见不到福王朱常洵的情况下,写了一封亲笔信,托人送入了福王府。

  在信中吕维祺写道:“三载奇荒,亘古未闻。村镇之饿死一空,城市皆杀人而食。处处土贼盘踞,加以流贼数十万阴相结合,连破鲁山、郏县、伊阳三县,又六日之内,连破宜阳、永宁二县。贼势汹涌,窥洛甚急。无坚不破,无攻不克。且饥民之思乱可虞,人心之瓦解堪虑。况抚台大兵无一至,虽有操、义二兵,亦无粮饷,及城头垛夫又皆鬼形鸠面而垂毙者。城中一无可恃,有累卵朝露之危!”

  吕维祺希望福王朱常洵能够敦促河南巡抚李仙风,命其急派兵马来洛阳加强城防;并且建议福王朱常洵为自己的身家性命着想,拿出钱粮来解决城内守军的粮饷。

  吕维祺以宜阳、永宁二城失陷为借鉴,说两座城里的宗室官绅,悠悠忽忽,靠天度日,一筹不划,一钱不舍,一言不听,今虽噬脐,悔之何益?希望朱常洵不要充当眼光短浅的守财奴,最后落到噬脐无及的地步。

  可是,要钱不要命的朱常洵却根本听不进去,看完了吕维祺的亲笔信,便直接撕掉,当众一众下人的面,大骂吕维祺危言耸听、哗众取宠。

  “洛阳城是什么地方?是古之神都!区区李自成也许可以打下些许县城,可他要想打下洛阳城,还差得远!”

  朱常洵身体肥胖,大声怒吼了一阵便觉得气不够用,呼哧带喘的坐了下来,两旁的美女急忙过来,又是顺气又是擦汗的,朱常洵这才平复下来。

  “派人告诉那个吕维祺,让他办完事,早点滚回南京去,不要在洛阳碍本王的眼!”

  “是。”

  吕维祺收到福王朱常洵的回话之后也傻了眼,自己明明的一片忠心,到最后却被臭骂了一顿。

  最后吕维祺洒泪离开了洛阳城,在返回南京的路上遇到流贼斥候,吕维祺与随行十几个仆人全部被杀,尸体被流贼斥候用绳子拖拽着,一路数里下来,全都被拖拽得不成样子,白骨森森不成人样。

  此时李自成率领流贼数十万大军向洛阳聚集,一时间整个河南风声鹤唳,洛阳城周边的百姓纷纷出逃,许多百姓都被四面八方合围上来的流贼兵马拦住,随即便被裹挟为流民,全部送进老营中。

  数日之后,河南府总兵王绍禹率刘见义、罗泰二副将赴援,三人率明军八千人日夜兼程抵达洛阳城外。

  随后总兵官王绍禹派人送入公文,要求率部入城协助守御,但是福王朱常洵闻讯却派人通知洛阳知府,不许援兵入城,理由是城中钱粮不足,无法供应这八千援兵。

  总兵官王绍禹收到回复大怒,随即率部强行入城,却被福王府的监守太监当众斥责。

  不得已,总兵官王绍禹只好退而求其次,在贿赂了监守太监之后,只率领自己的本部兵马三千人入城,而刘见义、罗泰二副将则被留在洛阳城外,率五千兵马驻扎在东关。

  两天之后,李自成率领流贼主力杀到,数十万流贼大军合围洛阳城,偌大的洛阳城随即与外界断绝了联系。

第三百一十章 中原糜烂

  李自成率军兵临洛阳城下,随即以前营、后营、左营、右营分别封锁洛阳城东西南北四面,中营、老营和火器营在南面,扎下中军大营。

  数十万流贼兵马连同随军流民,浩浩荡荡上百万,在洛阳城外组成了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城中守军登城望去,尽皆胆寒,明军士气为之一落。

  此时流贼各部抓获了不少洛阳城周边的百姓,甚至还有不少出城准备逃命的大户人家。

  李自成当即命令对这些百姓进行审问,从不少人口中都审问出了消息。

  几天后,李自成等人弄清楚了城内明军的大体布防情况:兵备副使王胤昌守西门,知府冯一俊守南门,知县张正学守东门,通判白尚文守北门,总兵王绍禹、推官卫精忠发游兵巡徼,在城外东关还有刘见义、罗泰二副将的五千兵马驻防。

  此时洛阳城中的明军兵力有三万多人,不过由于缺饷,守城的明军士兵以至一部分中下级裨将都怨声载道,大骂:“王府里金钱百万,厌食粱肉,而让我们饿着肚子死于贼手。”

  由此明军之中军心不稳,看似坚固的城防,其实已经是千疮百孔。李自成面对这样的洛阳城,欣喜若狂,随即下令各营立即打造器械,准备攻城大战。

  两天后,洛阳城内始终没有动静,驻扎在东关的副将刘见义、罗泰所部一直没有收到补给,这五千兵马开始躁动起来。

  二人商议一番,便派人进城向总兵王绍禹禀报,声称二人准备率部出战,趁着流贼大军立足未稳斩杀些首级。

  总兵王绍禹大喜,也希望可以小胜一场提升守军的士气,便给二人送来了出战的手令。

  副将刘见义、罗泰随即率部前往七里河,然后便派出使者联系李自成,直接投降了流贼大军。

  李自成在中军大帐内对二人好言宽慰,然后命二人整顿兵马,最为南线的先锋,准备在次日回戈反击。副将刘见义、罗泰虽然满心的不愿意,但事已至此,二人也只好硬着头皮准备上阵了。

  第二天一早,李自成指挥各营数十万大军同时发起攻势,副将刘见义、罗泰也率部上阵,五千降兵被驱赶着上了战场,在他们身后便是数不清的饥民和流贼步兵,如同惊涛骇浪一般拍向洛阳城。

  战旗挥舞,杀声震天动地。

  城南,一面黄色大纛正迎着寒风猎猎作响,大纛之下,制将军李过策马伫立,身边是左果毅将军张能,以及右果毅将军马重僖、贺兰、路应标、高一功等人。

  高一功望着冲到护城河边的五千降兵,笑着大声说道:“这些投降的官军还真可以,这么快就冲到护城河,再加把劲就能踩着冰面冲到拦马墙那边了!”

  路应标似乎有些冷,紧了紧身上的皮袍,瓮声瓮气的说道:“让后面的饥民跟上去,与五千降兵一起消耗守军兵力,让后面的步卒冲的慢些,多用弓箭压制城头守军。跑那么快,找死啊!”

  李过点了点头,没有说话,算是对路应标意见的赞同,随即便有营中骁骑策马冲向战场,没过多久前方的流贼步兵便停止了冲锋,只是以弓箭手攒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