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08节(2 / 2)

  三军将士顿时都骚动起来,自从进入庆都境内之后,路上己经陆陆续续遇到一些清兵哨探,每次这一万多人都是严再戒备。没办法,清兵对宣大官兵的心理压力大太了,在打出一场大捷之前,明军对于清军的心里优势还是不存在的。

  卢象升见状也谨慎行事,当即喝令全军勿动,违者斩首,又立时派出自己督标营的哨探前往巡弋查看。

  很快的,各营夜不收及督标营哨探传来消息,这十几骑,是出外哨抢探的夏河寨新军夜不收赶了回来,还带回了重要的情报。

  卢象升闻讯大喜,急忙命人将那些夜不收带到自己面前。没过多久,在各营夜不收的簇拥下,许明德、大东子等人滚滚回到卢象升的中军部,向卢象升与刘衍等人禀报此次出哨的成果。

  卢象升看完情报之后,也不禁喜形于色,立即传令三军汇合扎营,又通知各镇总兵将官到自己大帐商议军务。立时各营兵马停了下来,各部士兵纷纷就地挖壕、修筑营垒,一片的人叫马嘶,一个偌大的军营开始缓慢的在旷野中成型。

  在卢象升的中军大帐内,顶盔披甲的三镇总兵及众人亲将围坐帐内,刘衍也带着苗绍前来,坐在距离卢象升不远的位置。此时众人看到,卢象升正喜悦地扬着手中一封情报。

  “哨探所闻,庆都境内,有一股奴贼,人数千人上下,由奴正白旗一甲喇章京统领。定州境内,有镶白旗奴贼数千人,由奴酋多铎、阿巴泰统领。在高阳境内,有奴贼数千人,由奴酋多尔衮统带……”

  众将官都是聚精会神地听卢象升说话,特别是大同镇总兵官王朴,更是羡慕地看了刘衍一眼,刘衍麾下兵马不但强悍,而且还有如此得力的夜不收,真是令人羡慕。

  各营夜不收出哨,都是畏惧地缩成一堆,根本不敢展开。如此重要的情报,却是山东都司下辖的刘衍所部夜不收所获,让宣大三镇的众将又被比了下去,众人此时心中都有些羡慕和嫉妒,刘衍的这些精兵究竟是如何操练的?

  “如今敌情己然明朗,现在庆都、定州、高阳各城都有遣来求援之人,本督想听听诸位的意思,我宣大、山东将士,该迎战哪一部奴军,去救援哪一座城池?”

  历史上清军之所以能够如入无人之境,便是各地孤立作战,被围困之后没有援军,便是城池再坚固,也有被攻破的一天。明末的时候,明军各部战力低下,各部将领各自为战,如同一盘散沙,这才让清军有了横行各地的客观条件。

  否则以明军的兵力数量,只要团结一致,即便战力不如清军,也是蚁多咬死象,数十万、上百万的明军,就是拼人数也能将清兵鞑子拼光!

  可是,这些都是可是了。

  此时清军兵分数路南下,到处都是求援之使者,虽然不指望卢象升这部军队一定会去救援他们的城池,但是秉承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附近城池的官兵听闻宣大这部兵马来临后,还是纷纷派来求救人员,那些前来求援的使者面对卢象升的时候,哭诉的一个比一个惨,让人不忍拒绝。

  卢象升此时心中焦急,每一处都想救援,但是只恨分身乏术,麾下兵马太少,将士们敢战的决心也淡薄了点。虽说有刘衍大捷的榜样在前,但余者三镇将士还是需要一场胜利鼓舞一下。

  卢象升的话让众将好一阵沉吟,依他们的想法,当然只救庆都为好,这里的清兵不过千人,自己一万数千大军,还是吃得下的,特别军中有刘衍部存在,虽然宣大三镇的将官们还没有真正见识过刘衍所部的战力,可是能够被天子看重,并且也取得过对清军作战胜利的兵马,怎么也不会差劲的,定然是一支强军。至于定州与高阳,那边的鞑子兵人数还是多了些……

  刘衍对定州与庆都没什么概念,如果要救援,只能救最紧要的,那便是高阳了。不管怎么说,那里是孙承宗的所在之地,自己不能眼吩睁地看着他全人家战死,这样的忠良必须救援。

  当下刘衍起身说道:“督臣,末将愿领麾下兵马,前往高阳,以解孙阁老之围。”

  众人闻言都是一惊,卢象升还没有说话,大同镇总兵官王朴己是说道:“万万不可,奴贼势大,刘将军以区区数千兵马迎战大敌,可谓凶多吉少,本军门又岂忍心见刘将军送死?”

  接着王朴又诚恳地对卢象升说道:“督臣,兵分则弱,救援之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不如我军先抱成一团,先立足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徐徐图之。”

  笑话,夏河寨新军这样一支强军不放在身边,王朴怎么会安心?刘衍要领军离去,那是万万不可的,现在身边的兵马多一分,就多了一份保障。

  一旁的杨国柱也不愿意刘衍离开自己身边,他和颜悦色的对刘衍说道:“刘将军,你且坐下,听督臣如何说,如今大敌当前,绝不可意气用事,要持重。”

  刘衍眼见王朴和杨国柱都如此畏敌,心中也是一沉,宣大三镇的明军还是胆气不足啊!

  于是刘衍便抱拳行礼,一言不发的坐回到远处,冷眼看着众人的“表演”。

  只见杨国柱又对卢象升说道:“督臣,末将也以为刘将军忠勇之心让人佩服,然而奴贼势大,在当下的关口,万万不可起分兵救援之念。一旦被奴贼分而击之,我军就凶多吉少了。”

  一旁的虎大威沉吟良久,此时也站出来说道:“督臣,我宣大兵马的确不宜分兵,以末将之见,不如先解庆都之围,庆都至定州不远,庆都之围一解,定州的清兵也失去了屏障,我军可顺势解了定州之围。如此两战两捷之后,我等可携大胜之威,全师前往高阳,以解孙阁老之困。”

  王朴拍案叫绝,大声说道:“虎军门所言,当是老成谋国之言,如此,我军定然能连战连捷,上报皇恩!”

  此时听完众人的意见,卢象升也下了决心,以宣大官兵目前情况,还是畏惧清兵之心较多,分兵救援之事,确实不成。还是先消灭庆都的敌军,扭转将士们的畏敌怯战情绪之后,再作计议。

  不过以现在的局面来看,卢象升只能希望定州与高阳的守军,能坚持到自己援兵到达的那一天了。

  正在这时,忽听帐外警报声不绝,一个亲卫匆匆冲进大帐,对卢象升禀报道:“启禀督臣,南向数里发现奴贼一部,约有千人,正朝我宣大营地而来。”

  帐中众人听到这里个消息都是悚然而动,没想到清兵竟然直接冲来,大同镇总兵官王朴第一个跳了起来,大声喝道:“奴贼有多少人?”

  得到千人的肯定回复后,他冷哼一声,威风八面地对卢象升抱拳施礼,大声说道:“督臣,末将愿领军出战,将这股奴贼杀个片甲不留!”

  刘衍见状也是哑然,这个王朴在历史上可是有名的“逃跑将军”,丢下友军临阵脱逃之事,可是没少干,说是劣迹斑斑也不为过,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主动请战了?

  随即刘衍稍稍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此时宣大各镇兵马经过休整之后,战力已经有所恢复,王朴的身后有一万多各镇精兵,心中自然有底气,而且当面的清兵也只有千余人,明军在兵力上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所以站出来抢个头彩也是可以的。

  “也好,就借此机会看看宣大镇兵马的真实战力如何。如果真如历史上所记载的那样,宣大镇兵马都是敢战精锐,那我率部跟着卢象升去一趟巨鹿也可以,搏一场军功,为将来铺路。”

  刘衍心中暗道:“可是如果宣大镇也像其他明军那样,除了卢象升的标兵营之外,其余各部都不堪大用,那巨鹿之战不打也罢。只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要早做打算了!”

第一百六十一章 小胜一场

  大同镇总兵官王朴拿到了出兵的军令,便去整顿兵马,准备率部出击了。

  趁着王朴整顿兵马的时候,刘衍与卢象升等一众将领寻了营内的临时望楼,在上面向外眺望。极目远望之下,似乎南边隐隐有一大股烟尘,正往这边而来。

  片刻之后,众人只觉得大地震动,那股烟尘越来越近,终于众人看到一大片白色的旗帜飞舞而来。在旗帜下面,尽是身披白色盔甲的骑兵,隐隐可见众人盔顶上火红的盔缨迎风飘扬。

  在大片的旗帜之中,还有一杆格外大的白旗随风飘舞,如鹤立鸡群般的醒目。

  卢象升观之哼了一声,说道:“奴贼乃是正白旗的兵马!”

  “这些鞑子兵真是好大的胆子,区区千众士卒,就胆敢来窥探我们的营地?

  卢象升身旁众将都是随之发出一阵冷笑,对营外的千余鞑子不屑一顾。有卢督臣在此,有刘衍的三千七百余精锐铁甲新军在此,自己宣大官军一万多人胆壮心齐,还会怕区区一千个鞑子正白旗的鞑子兵?

  其实也不能怪那些清兵太猖狂,大明官军数量多是多,不过敢出城野战援助的很少,出城后旁观看戏的更是占了很大一部分,真正敢与清兵肉搏血战、刀刀见肉的少之又少。经常有数万明军在侧旁观,坐看数千个鞑子兵抢掠搬运财帛而不敢妄动的情况。

  这股清兵其实也是来试探的,如果这股明军还是如老样子,旁观、尾随而不敢战的话,他们便要回到庆都城下,继续将那县城攻下来,尽取其中财帛子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