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97节(1 / 2)

  说完,胡宗明便示意王炆镇,只见王炆镇拿出一份清单递给刘衍,上面赫然写着:铁料三千二百斤,煤炭八百八十斤,火药三百斤,木料一千九百斤,另有震天雷两百颗,棉甲、罩甲等各式铠甲十副。

  刘衍大喜,当即抱拳说道:“属下谢大人,请大人放心,属下一定将夏河寨的兵马操练整齐,为大人驱使!”

  “好!呵呵。”

  王炆镇笑着说道:“今日操守大人高兴,刘千户还有什么要求,可以趁此机会说一说,能办的,操守大人肯定会支持的。”

  胡宗明笑了笑,并没有反驳。

  刘衍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便说道:“属下军中尚缺少不少兵备,所以属下准备自行打造一批,这相应的工匠有些不足,请大人调拨一些匠户到夏河寨。”

  胡宗明笑着说道:“我还以为是什么大事,不就是一些匠户吗,今日我便调集五十户给你,反正灵山卫这边也没有什么兵备需要打造,而且这些匠户打造出来的兵备大都不堪用,刘千户回去之后可要小心检验。”

  刘衍抱拳领命,不过心中却在暗道:“匠户都是一样的,之所以在灵山卫这边匠户不出力,那是制度出了问题,到了我夏河寨,情况可就不一样了!”

  当日,刘衍在操守府邸住下,与胡宗明、王炆镇、贾洪雨把酒言欢,第二天便从灵山卫城出发,前往即墨营驻地。

  大明在山东的卫所制度原本是百户所-千户所-卫城-山东都司这样的结构,但是因为各卫遍布各地,山东都司指挥起来很是不便,于是在大明永乐年间,朝廷在山东沿海设营,做为山东都指挥使司和卫的中间军事指挥机构。

  山东共设三个营:一是即墨营,二是文登营(文登),三是登州营(蓬莱)。三个营管辖山东全部二十四个卫所,即墨营管辖安东卫、灵山卫、鳌山卫、大嵩卫共四个卫和石臼、夏河、胶州、浮山、雄崖、海阳六个千户所。

  即墨营中原设有把总,以卫所指挥使充任,为正三品,把总为即墨营长官,与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共同掌管总营事。这样在明初山东半岛东部先后设立完善了营、卫、所防御倭寇的军事体系。

  但是到了现在,即墨营的指挥体系有了很大的变化,把总一职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参将统领全营,数名游击将军共管军事。这也是明末卫所制度和营兵制度相融合的产物。

  即墨营在大明宣德八年迁移到即墨城北十里处,起初营地并无城池。到了大明正德九年,把总张文博(诰授昭勇将军,正三品)负责建起了砖石结构的即墨营城。营城周长四里,设三座城门,城墙、城池坚固完备,“望之巍然,屹若石壁”,“有城有池,比于郡县”。

  即墨营城中常驻精锐步骑兵一千两百人,作为支援沿海卫所的机动军事力量。不过到了现在,即墨营从即墨城北十里的位置,搬迁到了胶州,就在胶州城西南十五里。所以现在民间百姓都管即墨营城叫做胶州营城。

  刘衍等人策马来到即墨营城的西门,即墨营城设三门,南门曰“镇海”,有高大的半圆形门洞,城楼上设天齐庙和钟楼。西门曰“迎恩”,城楼上祭祀后稷,东门曰“朝阳”。

  “大人,咱们入城吧。”

  刘衍点了点头,众人策马入城,很快便被即墨营城的街景吸引住了。

  城内设有将领署衙、兵营、军马厩、仓库等军事设施。城内和城周围还建有七十二座庙宇,有玉皇庙、三官庙、观音堂、马神庙、老爷庙、真武庙、火神庙、城隍庙、娘娘庙、广缠庙、土地庙、七星庙、关帝庙、药王庙等等,其中广缠庙据说是纪念唐代将军谢映东的。此外城内还有古井四眼,城周设有护城河。

  刘衍一众走在街上,沿途的商贩并不是很多,但是庙宇却是不少,许铭和一众将士看得啧啧称奇,从未见过这么齐全的庙宇。

  刘衍则没有心思观景,督促众人加快速度,很快便来到了李继文的游击将军府。

  此番刘衍主要是前来拜见李继文的,灵山卫主要还是划归游击将军李继文负责,所以李继文是刘衍的上官。至于即墨营的其余将领,刘衍则没有心思去见,也没有必要一一拜访。

  “哈哈,好你个刘衍,真是蛟龙入海,不同凡响啊!”

  刘衍带着许铭进入游击将军府,李继文便大笑着将二人召入正堂看茶。

  此时李继文接过刘衍递过来的礼单,然后指着刘衍说道:“我听闻你在夏河寨前千户所干的风生水起,嗯,很不错,是个干大事的人!”

  刘衍笑着说道:“大人谬赞了,属下只是尽好本分而已。”

  “尽本分就已经不错了,看如今天下,又有几人肯尽本分?”

  李继文感叹一番之后,便跟刘衍寒暄几句,同时还勉励刘衍要在夏河寨前千户所厉兵秣马,好好辅佐灵山卫的操守官胡宗明。

  刘衍自然是恭敬领命。

  随后刘衍向李继文汇报了自己在夏河寨前千户所的一些政务,李继文非常满意,当即高兴的说道:“你能有如此作为,当真是不易。我想要赏赐你点什么,又觉得像刘千户这样的少年英雄赏赐金银,太过俗气了,一时之间还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刘衍也笑着说道:“那大人不如就赏赐属下一些兵备和工匠吧。”

第一百四十四章 仿制震天雷

  刘衍此番前往灵山卫和即墨营拜见上官,可谓是收获颇丰,不但收获了大批的铁料、火药等物资,带走了五十户匠户人口,而且还获得了一批铠甲兵备,虽然这些铠甲的样式与现在夏河寨新军装备的全身甲不太一样,可是这也不影响大局,回去之后让徐乐带人改造一下就可以了。

  此外最让刘衍高兴的是,从灵山卫带回来的兵备中,还有震天雷这个大杀器。

  刘衍得到的震天雷其实就是后世手雷的原型,这种火药武器最早出现在北宋后期,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大明朝已经基本定型,有不小的杀伤力了。

  此时大明的震天雷身粗口小内盛火药,外壳以生铁包裹,上安引信,士兵在使用的时候会根据目标的远近,来决定引线的长短,以此来计算引爆的时间。

  震天雷在引爆之后能将生铁外壳炸成碎片,并打穿铁甲;同时还可以在内中填装一些铁定、碎瓷片等物,以便加大杀伤力。

  明军中装备的震天雷普遍有两种:一种是用时由投石机发射,射至远处爆炸;而另一种则是由士兵投掷爆炸。

  比如明军在守城的时候从城墙上向下面投掷的震天雷,就属于第二种,效果相当于后世的手榴弹。

  刘衍这次得到的震天雷就是后者,通体大小约十斤左右,想要投掷的话,距离会很近,力气大的士兵也就投掷个十来米而已,在战场上的效果不大,主要还是用于守城。

  不过刘衍有信心可以将这种震天雷缩小化,那就是用颗粒化火药代替此时使用的普通火药。不过现在颗粒化火药的事情还没有提上议程,刘衍还有更紧迫的事情要做,震天雷缩小化的改进计划也会稍后进行,现在还是以仿制为主,先打造一些放在各处军堡,用于守城。

  刘衍和许铭一众并没有直接返回夏河寨前千户所,而是策马来到王家庄。

  管队官陈勋提前得到骑兵总快马送来的消息,于是便率领百户岳明、管屯官张耒、主事谭晓大、主事徐乐、医政官鲍学镇、文案主管赵民一众出城迎接。

  刘衍一众来到城门口,大笑着翻身下马,与众人热情打招呼,许铭也笑哈哈的和陈勋拥抱见礼。

  看着一众熟悉的脸庞,刘衍心中热乎乎的,不管到了什么时候,这里便是自己的退路,也是自己征战天下的底气所在。

  “大人天气寒冷,咱们进去说吧。”

  “好!”

  众人进城,来到了百户官厅,刘衍当仁不让的坐在了上首,陈勋和许铭分坐左右,其余众人依次落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