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56节(2 / 2)

  小旗官许铭原来指挥的夜不收旗全部分配到各哨去,然后刘衍在剩下的夜不收墩军基础上,将缺额补充上,组建骑兵哨。

  至此,大盘堡的墩军扩编之后便有六个哨的兵力,合计一千一百二十二人,在原本的兵力基础上直接增加了五倍。

  此时众人听完了刘衍的扩编计划,都是瞠目结舌,一个小小的屯堡竟然要组建一支千人大军,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这样的兵力已经超过夏河寨前千户所的驻屯兵马了!

  小旗官汪博小声嘀咕着:“甲长不会是被那上千饥民给刺激到了吧?”

  其余几人都是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刘衍却不以为意,继续说道:“扩编所需的兵力,除了楚主事带来的七十多盐丁之外,还要从堡内的军户之中抽调,在半月之内补齐,然后立即开始训练。”

  “另外,大盘堡墩军的军饷标准也要提高,普通墩军每人每月三两军饷,队长每月三两五,旗总每月四两五,小旗官每月六两。夜不收将士的标准比同级的墩军高一级,每人每月三两五,夜不收队长每月四两五。”

  陈勋微微皱眉,说道:“甲长,如此咱们大盘堡就要抽出四分之一的人力组建兵马,堡内的青壮男丁几乎全都要抽调出来,这样一来明年的春耕人手肯定不足了。”

  赵民也担忧的说道:“如果按照甲长提出的新军饷标准,那咱们每个月光是军饷的开支就需要三千五百多两,这开支太大了!”

  旁边谭晓大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甲长的雄心壮志我等都明白,只是突然间扩编这么多人,要配备的兵备也是问题。现在咱们大盘堡内的长枪、刀盾和鸟铳差不多能够凑齐,可是铠甲的缺额却有很多,恐怕短时间内装备不齐。”

  小旗官许铭也跟着说道:“另外战马也是一样,要再增加几十匹战马,花费也是不小。”

  现在一匹战马每个月的支出基本相当于三名墩军的军饷还要等,需要十两多,一哨一百八十七匹战马,加上各哨内的传令兵也要骑马,加在一起就是三百多匹,先不说采购的费用,就光是每月养马的开支便又是三千多两银子!

  如此浩大的开支,即便大盘堡如今收入不菲,也是难以为继的,毕竟军屯和各处都要开支,盘子铺的太大了。

  于是刘衍思考了一下,说道:“军饷的事情就这么定了,必须要涨,没什么可讨论的。”

  “不过谭主事说的铠甲却是是问题,我看不如这样:优先给刀盾手和长枪手装备铠甲,鸟铳手延后,我也会想办法招募铁匠等人手的,如何?”

  谭晓大说道:“如此,那我火器督造处便没有意见了。”

  “至于战马的问题,各部的传令兵可以暂时不配备战马,先找一些善于奔跑者充当传令兵。等到咱们战马慢慢多了之后再给传令兵配备战马好了,这样一来只要给骑兵哨和各部夜不收装备战马就好了。”

  可是众人算了算,即便如此也至少需要两百六十匹战马,刘衍只好让小旗官许铭负责此事,这段时间不管多少钱,也要尽快将战马买齐。

  好在现在各处的卫所兵为了生存赚钱,很多人暗地里通过黑市出售战马,朝廷也是屡禁不止,刘衍才能搞到这么多的战马。

  当然也有很多“战马”其实只是驮马而已,不过刘衍也顾不得许多了,有就比没有好。

  最后刘衍说到了人力的问题。

  “六哨人马之中,除了骑兵哨必须脱产训练之外,其余的五哨人马可以轮流训练,每个月必须要保证两个哨是训练状态,具体如何轮换,你们几个小旗官自己商议。”

  陈勋想了想,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再动员些堡内的壮妇和上了年纪的男丁,应该可以凑出明年春耕的人手。”

  至于赵民提出的钱粮耗费巨大的问题,刘衍也没有办法,幸好现在大盘堡的各项生意都有很大的赚头,就先这样好了,短时间内刘衍还不用为银子发愁。

  刘衍这才长出了一口气,然后对谭晓大说道:“今日的会议就这样了,明日一早,我去火器督造处看看,人的事情谈完了,咱们要看一看装备的情况。”

第八十五章 兵备

  次日,大盘堡内,火器督造处。

  这天早上大风骤起,寒冷的北风在大盘堡四周呼啸着,堡内各处也是滴水成冰,军户们大多躲在家中猫冬,只有在肥皂工坊、酒坊和火器督造处有活计的军户,才顶着严寒早早的出来,前往各处忙碌。

  刘衍也裹了厚厚的棉衣,头上戴了一顶毡帽,大步来到火器督造处的门口,小旗官苗绍也是差不多的打扮,跟在刘衍的身旁,说道:“甲长,昨日会议的时候不是已经吩咐下去了吗,这大冷天的,又来火器督造处做什么?”

  刘衍自然有自己的打算,现在各哨的编制已经颁布下去了,几个小旗官今天也要开始挑选各旗旗总、各队队长的人选,两天之内便要报给自己审批,然后就是从堡内军户中挑选青壮入编,将七十多个盐丁选拔入编等等。

  这些事情按部就班就好,刘衍没有什么好担心的,现在唯一一个问题,便是兵备。

  “现在铠甲的产量提不上来,我还是要过来看看才安心。”

  刘衍虽然这么说着,不过心中还是有另一个打算,那就是将铠甲、长枪等冷兵器的打造事宜,从火器督造处分离出来。

  也就是说,刘衍计划着在堡内筹建一个专门的兵甲督造处,具体的人员分配等等,刘衍还需要听一听谭晓大的意见,并且要实地看一看火器督造处这边的情况才行。

  二人进门,迎面就遇到了主事谭晓大,后面还跟着已经被任命为火药坊管事的赵昚。

  “见过甲长!”

  刘衍笑着对二人说道:“二位是要出去迎接我吗?”

  谭晓大笑着说道:“我正跟谭管事说着,甲长应该快过来了,便准备去门口等候,却不想甲长和苗小旗先到一步了。”

  刘衍挥了挥手,说道:“这鬼天气太冷了,咱们进去说吧。”

  “甲长请!”

  刘衍、苗绍在谭晓大、赵昚二人的陪同下,开始在火器督造处各处巡视。

  四人先是在火药坊查看,此时火药坊已经有两百三十人在这里劳作,具体分为研磨、筛选、配比、分装、质检、储备几个环节。

  前面几个环节还好说,分装环节便是将配比好的火药用秤分出定量来,制作制作定装纸壳弹。

  质检和储备也是针对与做好的定装纸壳弹,在检验合格没有质量问题之后,全部用放置了干稻草的木箱子装好储存。

  刘衍看了一圈之后,便开始发问:“现在火药坊每个月的产量如何?”

  管事赵昚说道:“启禀甲长,现在火药坊这两百三十人分属于各个环节,研磨、筛选、配备和分装这四个环节平均有五十人劳作,质检有十人,储备有二十人。每个月生产出的火药有三千五百斤以上,可以制作定装纸壳弹三万七千余颗。”

  刘衍心中计算了一下:现在大明一斤等于十六两,按照一斤五百克来计算,现在的一两就相当于31.25克。火药坊制造的定装纸壳弹每一颗装药一两五,也就是四十七克左右,在如今算是装药量很大了,远比各处明军装备的鸟铳承受量大的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