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母亲的饭 121(2 / 2)

时月看它们桥面一般笔挺地横着,忙取了一张,对折,只听“啪嗒”一声,麦裹从中断裂。拣取一块,一咬,喀嘣儿脆,连忙将紫苏手里吃剩的小半张替了。

紫苏试探着咬了一口,刹时眼睛都睁圆了,说:“哈——果真又脆又香啊!”

紫苏让秦妈妈吃,时月让她不要谦让,下一张就是妈妈的了,但这一张你一定要吃,因为妈妈在里面放有特别的好东西。

紫苏再咬一口,吃出了鸡蛋的香味,打开麦裹一看,果真啊,上面涂了金黄的一层,泛着清亮的油星子。

原来,秦妈妈在起锅前,在上面打了一个鸡蛋。这样的待遇,只有贵客才有的。

时月告诉紫苏,小时候生活艰苦,没有好的配菜时,他们也会尝试在上面擦上腊猪油,撒上点白糖、红糖等,也照样吃得狼吞虎咽。

即使是涂上腐乳也照样美味无比。

而糊麦裹最美的吃法,就是像今天这样的,配上稀稀的面羹。

时月告诉紫苏,他长大后,利用军训、培训学习等,也走过东西南北一些地方,也跟着长官们吃过好多山珍海味,其中还包括许多面食,如兰州的牛肉拉面,四川的担担面,山西的刀削面,昆山的奥灶面,等等,虽然确实各有特色,但至味还是妈妈做的糊麦裹与面羹。

后来,时月妈也坐下来吃了。三人一起吃,一起聊,俨然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

时月妈又给他们讲了一样美食,叫大麦饭。

早时有些年头,由于正值春荒,青黄不接时,家里没米了,或者为了节省大米,就会到山上将尚未完全成熟的小麦粒捋下来,在饭锅或菜锅上蒸着吃,那个香啊。

关于这大麦饭,老辈一直有个故事传下来,说的还是与朱元龙这位大神有关,叫“朱元龙吃大麦饭”。

据说这位老兄登基做皇帝后,吃来吃去还是在秦梦永王山妙智寺一带逃难时的大麦饭最好吃,让御厨做,可吃来吃去都吃不出当年那个味道,一怒之下杀了不少厨子。

最终大臣们没有办法,只好从永王山脚的前山坞村,找到了当年招待过朱皇帝的那位老婆婆,请她去皇宫里面救急。

老婆婆凭记忆做了一回大麦饭给朱皇帝吃。

没有配料,只用了点盐,是很纯粹的一种粗粮饭。

朱元璋吃后,皱了皱眉头,说有点当年那个味,但味道没有当年的好。

要不是看在老婆婆一大把年纪的份上,还有当年招待过他的份上,这皇帝老儿恐怕又会吹胡子瞪眼珠地发作了。

老婆婆说:“万岁爷啊,您当年流落江湖,又饥又饿,处境实在是很狼狈的,有东西吃,当然都是美味了。可您现在做了安乐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山珍海味吃到烦厌为止,还有什么能让您生出快乐来的东西呢?”

一语点醒梦中人,老皇帝这才明白“久入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的道理,明白当年觉得大麦饭好吃,纯粹是由于“饥不择食”“肚肌好吃食”的缘故。

这个故事,虽则是在教育人,但秦梦的美味,让皇帝老儿久久难忘,却也是事实。

时月打趣说,看来这朱元龙的口福还不是最好的,要是吃到我妈妈做的糊麦裹和面羹,保管他一辈子都会为它犯相思病呢。

三个人一起“哈哈”大笑。

旧檀有韵句《母亲》,赞曰:

瓦屋烟袅袅,

泥灶气缭绕。

世上美食多,

母调味最好。

劝君勤祈祷,

母亲不要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