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宿小庙 62(2 / 2)

石室寄宝六十春,

叱咤金箫缄默存。

异日再逢新主纳,

神光万道撼群尊。

再看落款时间,距今正好是60年,不禁暗暗称奇。

时月想,六十年一轮回,终点又回到起点。难道这世上真有未卜先知之事?

他这下明白自己平白得了个大宝,成了一脉功夫的传人,心内真是又惊又喜,忙将一应东西收起,重新装回木盒,然后用毯子打了包套在脖子上。

他想,那盒中的元宝,原是迷惑俗人之物。

俗人得了元宝,自然会欣喜若狂,于粗疏中弃了木盒;只有像秦时月这样对财宝比较淡然办事又比较精细之人,方会察看木盒的情况,可见藏宝主人的巧妙心思。

只是秦时月以前对传统功夫并无深研,也无系统的学习,这些年来学的不是擒拿格斗、西洋拳击,便是力量、技巧、射击等训练,再是化妆、谍报等技术,直到遇到张小薯,看了擂台赛,才开始转变观念。后又在甑山乌珠旮旯里遇到来少侠,才得到真正的开蒙。这下偶然之间肩头落了个使命,实在没有心理准备,不禁有些惶惑。

他想到那天来少侠跟他讲的关于传统功夫的那番话,心想,该来的总要来。近来接二连三的奇遇,莫非真是我学武的因缘到了?且带去给来少侠看了再说。至于这些银锭,也一并带去,日后可资小庙等修葺所用。

他心里想着,便在石洞里跪下来,嘴里说:“先师高人在上,感谢传授神功!请受小徒一拜。”然后对着藏宝之处连磕三个响头。

拜完,秦时月抬头一看头上,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只见头顶黑压压的一片,密密麻麻的全是倒挂的蝙蝠。这些蝙蝠的眼睛都是圆睁着的,似乎随时都可以向他俯冲下来,将他的眼珠琢了。

秦时月想,自己如此折腾,蝙蝠们竟然愿意与他安处一夜,也真是奇事。也许幸亏自己有所祷告,加上动作还算轻灵,要不将这些蝙蝠们惊扰了,他哪里还能在洞中安坐,又哪里还会有奇书可得?

他想起迷糊中的那个声音,莫非是白猿仙师的灵感妙应?还是这些蝙蝠发出的声音?

他越想越奇,又无法解释,只是心里充满了一种幸福感,一种被信任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幸福感。

这时天光已经大亮。时月出得洞来,跳下松树,进了庙,在石像前再行三次跪拜大礼。

礼毕一侧首,见进门左边的墙上有白猿仙师简介,说是汉代人,系鬼谷先师弟子,不知姓名。晚年在此修行,常有一白猿相伴,人称“白猿道士”。

有一年,山下闹瘟疫加春荒,百姓饥病交加,苦不堪言。道士每天在洞前以大锅熬汤药和薄粥招待乡亲,救了很多人,后来不知所终,而白猿亦随之消失。

后世乡人感念他的恩德,为他造像,尊称他为“白猿仙师”,并尊他为一方土地。因位于陡崖之畔,小庙多次塌圮,又多次重修。

原来先师生前乃如此大仁大义之人,难怪身后受此供奉。秦时月看完事迹,不觉肃然起敬,在石像前再行跪拜之礼,口称“师父”,毕了方才牵马下山。到了山脚,跃上马背,只将缰绳一松,双腿一夹马腹,坐骑就箭一样射了出去。

回首再看那狮子山山形,则活脱脱一头卧地昂首之雄狮。一山的松树,竟然作了它的鬃毛。而西山根那棵樟树,直如狮尾一般,神气地竖在那里,呼风唤雨。

这真叫:

有心栽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旧檀有《庙下早行》诗一首:

为访萍踪投绿野,

危崖小庙敢存身。

马蹄踢醒山前月,

无限青山纳故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