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打擂了 46(1 / 2)

张小薯告诉他,这戏唱完,就要打擂了,嘿。

果然,一会主持人就在台上宣布,今年的擂台比武现在开始。

他讲了以武会友的原则,要求大家保证对方的人身安全,拳脚掌握分寸,尽量点到为止,不准用足全力,更不准打要害部位。

说完让两位年轻人上台演示,提醒大家不要打两耳上下、头顶、后脑、裆部,文明比试,以武会友。

时月问小薯:“这些地方受到攻击,会很危险吗?”

小薯说:“那当然。耳朵斜上是太阳穴,后面是完骨穴。头顶百会穴,脑后玉枕穴,这些可都是致命的要穴,你不懂?”

时月摇摇头说,穴位方面,只听过太阳穴。

小薯说,听很多老拳师都讲,练拳头和功夫,一定要懂人体的穴位,否则难成大器。

据说清代的方世玉练成金钟罩、铁布衫,全身刀枪不入,江湖上鲜有敌手,于是狂妄自大,为非作歹。

可他忘了,自己还有一个气门,在会阴穴,就在前后阴之间,没有练好,结果被南少林的五枚师太找出,一脚踢中毙命。

南少林在福建莆田。这个时月知道。但五枚师太就不知道了。

小薯说,她是有名的咏春拳的发明者,俗名朱红梅。

他提醒秦时月:有没有留意过,那咏春拳的招牌步子——二字钳羊马,就是夹着双腿的,那是为了防止对手攻击裆部,也显示出女人怕羞的特点。

还有那进退,都是小步,步碎而快。

起腿,也全是低腿,贴地而去,高不过膝。

那实际上都是基于女人的生理习惯以及穿裙子的特点而设计的。

时月听了,说:“哈,你这一说,还真有道理!小薯,你知道的可不少啊,让人长见识,大哥服你了!以后多跟我讲讲。另外,这穴位之事,真有这么神吗?”

小薯白了他一眼,说,连穴位都不相信,还算炎黄子孙吗?听老中医讲,黄帝内经讲的全部都是经络和穴位。

时月说,是吗?那他这洋相可出大了,还混称自己是“读书人”呢!好,他会尽快去拜读一下的。

小薯说,经络,土话叫“经脉”,就是由许多穴位组成的。经脉通了,百病全无。而练功修道的人,练来练去,就是为了把经脉练通。

好的拳师,经脉都是通的,所以能够运气,能够聚千斤之力于一点,无坚不摧。

那些神仙,经脉更是通了又通,天地间的气都能吸进来吐出去,所以会飞行变化的。

小薯越讲越起劲。

时月专注地听着,若有所思。

后来,小薯一指自己的人中,说:“发现人晕过去,第一件事是做什么?掐他的人中,对吗?人中就是个重要的穴位啊,又叫‘水沟穴’。这下,你该相信穴位是存在的吧?”

时月一想,是的,这一点,他们部队急救培训时教官也说过。

当时他是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什么掐人中就会有特效,而掐其他地方就不行呢?原来跟经脉、穴位有关啊。

时月虽然觉得小薯说的神仙之道未免有些玄乎,但经脉一事,倒真是有些相信了,决定要好好去研究一下。

接着上去一个五短身材的人,挺敦实。主持人介绍说,这是去年的冠军,今年的擂主,双溪村的孙铁牛。

张小薯告诉他,这里的打擂就是车轮战,谁最后胜了,就是下一年的擂主。当然,如果气力不济,中途允许休息几分钟,也允许自动退出。

两人说话间,就有一人上去,你来我往地戏耍起来。

小薯介绍说,这两人属于贴身短打,多用弓箭步,骑龙步,身法低,非常实用。

秦时月在军校练的是擒拿格斗,套路练的是军体拳,所以对于中国传统武术,反而早已疏远。

张小薯在一旁不停地介绍,嘴巴里念念有词,说,这是“削手直指” 那是“黄牛挑角”,这叫“上步闷肘”,那叫“遁步落手”,一时让秦时月听得入神,看得有味,不时向小薯问这问那,小薯基本上能够一一解答。

秦时月想,这小家伙才像将门之后呢,而自己呢,离秦琼十万八千里了。

如果没有一身武艺,以后落难时恐怕真的会像身边没钱的秦琼一样,受店家王老好的欺凌,整天愁眉苦脸哀声叹气,到后来只能靠卖马来付账了。

他对眼前的拳术一无所知,对一些名称更是闻所未闻,不禁有些惊奇地看看张小薯,见他眉宇间闪现着勃勃英气。

“莫非你也会功夫?”秦时月问。

小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说:“会,但只懂点皮毛。谁叫我们是张宪的后代呢?祖上传下来的,从小就要求我们练一点功夫,要不就会被奸人所害。”

“傻孩子,练功夫是为了强身健体,保家卫国。但有功夫,不等于就可以全身远祸。岳飞、岳云、张宪那么好的功夫,官居元帅和大将,不是也都被人害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