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头到了 42(1 / 2)

秦时月到了一楼,直接让门房老别开了马厩的门,牵马出来,喂了它些水,骑上后得儿得儿出了保安团大门。

他本来可以明天一早去,但想到过年后还没见过母亲,再说回秦梦差两天就半个月了,一时归心似箭。

秦时月的老家在百花谷,大部分路线跟上次去泰山樟是重叠的,不同的是百花谷更远,从泰山樟出发,还要沿江上溯一倍多的路。

此去虽然要个把小时的马程,但好在他腰腿力量强,柔韧性好,又善骑术,上马后双腿夹紧,臀部微提,风一样驰去。

这个“过节头”,是云龙江流域特别是南岸特有的风俗民情,尤以永王、排潭、梨洲等地最为热闹。

没见过的人,以为过节头就跟普通的过节一样,无非就是弄点吃的。但经历过的人就知道,它要比通常的过节丰富多了。

它其实是一种走亲、集市和庙会文化,囊括了走亲访友、休闲饮食、文化娱乐、商品销售和宗教信仰等多种元素,所以是家家动员,人人上场,十里八乡互动,牵涉面非常广。

与“过节头”的热闹相比,“过年”的景况是小巫见大巫了,根本望尘莫及。

过节头的日子乡乡不同,有的地方甚至村村不同。

从壶底排潭街上的“八月半”起,江南一带的“节头”便像过江的鲫鱼一样,联翩而至,前后长达半年。

喜欢吃和玩的人,可以整天跑来跑去撒欢,一跑跑上半年,则又要过年了。

所以,每年八月半起,壶溪一带村民的日子就开了挂:走亲访友,喝酒吃肉,打牌搓麻将,看戏观擂,烧香拜佛,押宝推牌九……项目多得应有尽有,好不开心快活。

各家洒扫庭厨,备足菜肴食品。

主人理发洗澡打扮光鲜后,在家里大宴宾客三天。

三天里,第一天是预热,第二天是正日,第三天是余庆。

反正每天都有高兴的理由,天天各个灶头都是镬窟烧得通红,镬子里煎炒烹炸之声不绝于耳。家家门槛上都是踏进踏出的人。

一些大户人家,更是雇了厨师和帮工在家,中饭、晚饭、半夜餐,一天三餐开门宴客,家里头人声鼎沸,一派欢天喜地。

祝寿、拿周、满月这些喜事,一般会放在第二天的正日。

寿庆人家,凡宾客送的丝绸被单,会在板壁上挂起来。一领被单算一个“焗头”。

焗头越多,说明来庆贺的宾客越多,主人也越有面子。

拿周、满月是指小孩满周岁、满一月时的庆贺。

小子多半还懵懂无知,大人不过是以小孩为借口,让自己图个开心罢了。

有点小心思的,还能通过这种喜庆,从亲友那边收点“人情”,也就是礼金,以贴补家用,或者办点修房、起屋等事业。

这几天,亲友来开心,亲友带亲友来更开心,家家以客人多为荣,户户以菜肴足为傲,十里八乡的人员、物资,像中了魔法一般流动起来。

连外地的叫花子都成群结队地到来,站在各家的门口吹拉弹唱地要钱,好像吃了“神仙屁”,或者是双方的土地菩萨打过招呼一样。

这三天,叫花子们的心可是放在肚子里的。因为不管他们站在哪里,站多久,主人绝不会相委屈。

很多人会当着宾客的面,慷慨地予以布施,以显示主人的大度和富有。

叫花子们一个村子转下来,荷包早已鼓鼓囊囊。几个村子转下来,背上的布袋里已塞满了钱。

他们回到宾馆后,洗个澡,换上鲜亮的衣服,很快就出现在客栈和饭馆里,尽拣贵的菜点,比正在过节的那些人家还要丰盛许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