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走江村 28(1 / 2)

横峰起义,开展土地革命,成立工农政权,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第五次围剿之后,1934年底,在红军主力撤退之前,红军高层派红七军团长寻维州率领一支红军北上,号称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这其实是一个分兵之计,真正目的是掩护红军主力往西南方向的大撤退。

后来,这支部队与方志敏、刘畴西率领的红十军团合并,由刘畴西任军团长,粟裕任参谋长。

作为诱饵,红十军团迅速引起国军关注,并遭到七倍兵力的围剿。

除粟裕因判断准确,行动迅速,突围成功,余皆陷入国军的重重包围。

怀玉山脉高峰林立,但由于构成山体的岩石主要是花岗岩、砂岩、火山熔岩等,山体坚实,缺乏可溯性与可溶性,因此很少有洞,造成方志敏红军在受到国军合围之时无处藏身。

1935年1月下旬,经过七天七夜的苦战,因手下出卖,方志敏在江西怀玉山区被俘。因他坚决不降,同年8月,被蒋委员长下令杀害于南昌。

“方志敏这样的人才和忠义之士,不该杀啊,可惜,可惜!”秦时月说,“如果他在,红军当中的大作家,除了**,恐怕就是他了。他的《清贫》《可爱的中国》,实在是辉玉一般的文字。”

秦时月由近及远、由山到人的讲解,让金不换听得如痴如醉。他连连感慨于秦时月的博闻强志,说:“秦团,听了您的介绍,真是长知识啊。”

秦时月说:“求知欲使然。对不知道的东西,我总是想了解。那种心情和欲望,就像饥者求食、渴者盼饮一样。”

秦时月指着江南高耸于天际的那一带山脉,继续介绍说,那叫义门山脉,西去与千里岗山脉连通。

千里岗山脉坐落在衢州北部与古严州、睦州交界处,以平均海拔在千米以上而得名,系怀玉山支脉,长达五十多公里。

其岩石以沉积岩即石灰岩为主,山体空,多溶洞。明代敷中《太末集》对此有记载,有十八洞之说。

因山高林密洞壑幽深,古代义军如方腊、黄巢都曾于此练兵囤守,粟裕的新四军部队也常隐匿、转战于此。

“这才是一个适合藏身与打游击的地方,可惜方志敏后来转战到了怀玉山脉,要不很可能不会出事。”秦时月惋惜地说。

他突然想起一个问题,便问金不换:“不换大哥,你对泰山樟熟吗?知道这地方的来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