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秋茶(1) 12(1 / 2)

放假第一天,秋茶正式开采。

知夏她们村是茶叶黄金桂的发源地,闽南话黄金桂叫黄旦,还有小部分茶种叫梅占,都属于乌龙茶。黄金桂不太值钱,但是最适合他们村的气候土壤,家家户户都种。少的几担,多的十几二十担。知夏家属于中等,十担左右。

上山那天一大早,爷爷细致地磨了四五把采茶刀放在茶布袋里。茶布袋是用化肥袋做成的。化肥袋刷洗干净裁成水滴型,两片缝制在一起就成一个下宽上窄的茶布袋,尖角部分留很长方便系紧挑担。

吃的东西是知夏准备的。她用二十寸的老式铝锅把米淘干净,放入适量的清水,盖上锅盖,并用那麻布绳把两个把手系起来。她把昨日炖好的梅菜五花肉用塑料袋兜起来,和碗筷一起放进茶布袋里。接着又找来两个洗干净的酱油桶,把烧开的水放凉灌满。

茶忙季节都要抢时间把茶叶尽快采干净。如果手脚慢,后面的茶叶就会长大长粗像树叶一样,没有香气不说还特别难炒制,更别提卖出好价钱。

家里只有一老三小,为了节约时间,知夏她们决定中午就在山上煮。酱油桶是个好东西,一个接近两升,上面有个把手还可以系麻布绳挂在扁担上。家家户户用完酱油桶后洗干净,装一两桶几乎能满足山上一天的用水量。

出发前,知夏想了想又煮了四个鸡蛋,偷偷跑到小卖铺花四块钱买了五个三明治。

闽南的秋天中午还是有点热,尤其是知夏片刻不停地采茶。

她感觉太阳从竹斗笠晒下来,脸上火辣辣的疼。身上的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已经发酵得不能闻了。流汗太多,知夏都能感觉到鼻尖已经析出一层薄薄的白色晶盐。

她趁换茶布袋的功夫站在茶园田埂上一看,刘明志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第一次采茶,摸着茶刀不敢下手。知夏教他左手抓住一把茶叶,右手用茶刀去割,就跟割水稻一样,他才磕磕绊绊上了手。虽然他放在茶树上的茶布袋装着不少茶叶,但是这会明显体力跟不上,速度慢了很多。

林生松最轻松,一会跑去看蚂蚁,一会跑来帮忙牵茶布袋。他大叫无聊,吵着也要帮忙采茶。林知夏是绝不可能让他动刀的,又是让他背古诗考心算,又是让他拿东西牵布袋,把他指使得团团转。

临近中午,林知夏让刘明志带着弟弟生火做饭。林生松欢呼一声,走到田埂头,搬来三块石头搭在空地上,简易灶台搭得有模有样的。茶园里都会留有之前砍下来晒干的茶树枝,刘明志抱过来烧,很快就闻到了米香味。

采好的茶叶会藏在树下阴凉的地方。知夏和爷爷把一上午采好的茶拖出来倒腾在一起,压的严严实实的有两担多。

林成枝饭量大,又赶着挑茶青回去晒,是不跟着知夏他们一块在山上吃的。知夏出发前用电饭锅煮了饭,他回去把剩菜埋在里面热一下就能吃。

茶叶压实系好后,林成枝挑起来就要走。知夏拦住了他,拿出两个鸡蛋和一个三明治,让他吃完了再走。

林成枝怎么可能吃小孩子的东西,他笑着推脱:“阿公的肚子有弹性,能缩能伸,有时候吃一顿能顶一天。早上阿公吃了五碗稀饭,现在还不饿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