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家长里短 4(2 / 2)

农村逃不过家长里短的生活琐事。

知夏她们村大部分姓林,同个宗族有不同的分支。

知夏这一支叫做顶新厝,父亲那一辈是加字辈,知夏这一辈是生字辈,只有男孩子才按族谱排。

和知夏她们这支关系最紧密的分支叫做龙头山,两个分支的房屋错落交叉修建。宗族分支之间不管是祭祀还是红白喜事,只要涉及分支或者一家的人生大事,招呼一声其他人必定会出人又出力,这是闽南农村宗族同进退的好处。

与此同时,一家有什么事情,很容易被添油加醋宣扬出去。

林知夏的父亲林加词,年纪轻轻就有好几段风流韵事,结婚后更是抛妻弃子出轨,离婚,再娶再育。桩桩件件都带有艳丽色彩,难怪封建的闽南人如此猎奇,传得十里八乡都知道。

隔壁是知夏伯公家,伯公叫林茂生。伯公的爷爷和知夏爷爷的爷爷是亲兄弟,到了知夏这一辈,两家已经出了五服。

伯公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大儿子林加明,就是堂哥林生达的父亲,去年因为胃癌去世了。二儿子叫林加来,两兄弟的房子修建一起,一人占一头。三个女儿一个嫁镇上,一个嫁隔壁村,一个嫁同村林姓没有血缘关系的另一分支。

知夏家呢,爷爷七岁父亲去世,九岁母亲去世。母亲是二嫁给父亲的,上面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但是哥哥和他差近10岁,十几岁就出去讨生活,60年代才重新联系上。可以说知夏爷爷是一个人挣扎着长大的。

这可能也是知夏家被人看不起的原因。

爷爷近30岁才娶妻,奶奶是家里偷跑出来的,不知道什么原因和爷爷结婚生下了知夏爸爸还有二姑和三姑。

知夏大姑是抱养的,听说是爷爷在去漳州找哥哥的路上捡到的,比知夏爸爸大三岁。

大姑从小能干,一直是家里的顶梁柱,十六岁才和亲生父母相认。她们把大姑接到漳州学裁缝,后面大姑也嫁到漳州,距离亲生父母很近。

虽然大姑已经归家,但是也没忘了知夏爷爷,经常帮衬着家里。要么是茶忙季节回来帮忙,要么是托人带东西回来。知夏上辈子青春叛逆期,没有母亲引导,是大姑一天一个电话告诫她如何为人处世,是知夏两辈子最尊敬最亲近的女性长辈。

隔壁伯奶奶是知夏最讨厌的人之一。

口腹蜜剑,两面三刀,经常占知夏家便宜,探听知夏家的事情再添油加醋传扬出去。

可以说,知夏家被村里人指指点点,都是拜她所赐。

这种人没有任何人品可言,经常颠倒黑白。

比如大姑寄回来的东西她凑热闹走过来看,爷爷脸皮薄觉得难为情,就给她两个皮蛋。她面笑嘻嘻,客客气气推脱不要,收下后转头就对别人说林成枝经常把不要的坏掉的东西才给她。

听说三十多年前她们家修建房屋,爷爷去帮工不小心被房梁上掉下来的木头给砸了。她不仅一点歉意都没有,最后才喊爷爷去吃剩饭,还理直气壮不给结工钱。

也就能欺负老实巴交的知夏爷爷!

知夏小时候还会尊敬她是个长辈,懂事后知道她的骚操作,和她当面撕了好几场。

上辈子知夏泼辣麻利,能拐着弯把她骂得狗血淋头,这辈子更不会悚她!

现在还没触碰到知夏雷点,知夏也不理她,当作没看见就下小溪洗衣服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