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保国伯张世杰(1 / 2)

【您推演了韩爌为内阁首辅,他年事已高,早就没了进取之心,开始为告老铺路,大肆提拔重用东林党人,大明帝国在他的带领下江河日下。】

将摸底大明的事安排好,许存山也没忘了正事,抽空将今天的推演机会用了,结果并不理想。

韩爌虽然在除阉党这件事上出力不少,但毕竟到了致仕的年纪,为自己和家人铺后路情有可原。

提供的三个内阁首辅人选中,韩爌排在第一位,可见其在朱由检心中的地位,而且从推演的结果上来看,重用东林党人似乎不是好事。

阉党一片骂名,东林党的名声却是朝野皆赞,这卦象的推演结果是怎么回事?

以自己的高中历史水平,最多认识东林党三个字,但不管朝中党派如何,相互制衡才是王道,像之前阉党独大就不是什么好事。

想不明白就不想,等剩下俩人的推演结果出来,将所有的推演信息提供给朱由检,让他自己判断吧。

下午的时候,许存山登上了观星台,扶着三倍镜对着皇城望了一会,便找了个阴凉地,思考起再造大明的法子。

虽说要抽筋拔髓,可也得先有治病的能力再说,否则就不是再造大明,而是推翻大明。

小冰河?满清?农民起义?

在许存山看来这些都是外因,想要治病,必须得从内里想办法,政治,历史他懂的不多,但懂金融啊。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要把经济搞好,剩下的问题无非就是分配。

大明缺钱吗?好像很缺,朝廷税收不能覆盖支出,连边军饷银都敢欠,估计是古往今来头一份。

大明缺钱吗?好像也不缺,大学那门经济学史上可是写了,西班牙人一船一船的往大明运银子,还有旁边的扶桑也是产银大国,整个17世纪,大明将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都吸进腹中。

穿越几个月的观察,白银的涌入只是温和通胀,相反普通百姓的收入不仅没有增加,由于辽饷等税收增多,消费能力还在下降。

上下两头缩,中间胀,通缩与通胀同时存在。

滞胀!

许存山脑中突然蹦出了一个经济学名词。

银子去哪儿了?他想了半天,只想到了一个可能,流入到大明的白银并没有在社会流通,它们绝大部分都躺进了老爷的银窖里。

如果说大明是个病入膏肓的病人,浑身上下就没一处健康的地方,把老爷们的银窖搬空绝对是肾上腺素。

虽然不能直接治疗任何病,但绝对能续命,把大明的命先吊住,再循序渐进,改革吏治,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完善分配,对外转移内部矛盾..........

再造大明的计划,在许存山的脑海中,逐渐有了一个框架。

人在用脑的时候,时间过得极快,等到想歇歇的时候,却发现天边的晚霞已在淡去。

“老许,我来和你作伴了。”

刚回到卧房,便见张世杰正指挥着仆人,大包小包的往厢房搬行李。

“你什么情况?”

“哎,陛下已经封我为保国伯。”

保国?许存山差点没笑死,人家别人封个伯爵,不说是地名,也是什么忠,勇,谦,信之类的美称,这保国伯听着怎么怪怪的。

见好友嗤笑,张世杰立马暴怒道:“皇上封我为保国伯,让我拿命保护你这个国师,你可知皇上封我伯爵用的什么由头?”

许存山哪里知道什么由头,可他看张世杰掏出一套银针,顿时直接笑出了声来:“哈,哈,不会和魏忠贤有关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