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梳理家庭关系,悲叹这该死的人设 2(1 / 2)

老太太姓王,从小精明能干,嫁给郑老头三十多年了,育有四子一女。

郑老头名叫郑大川,读过两年私塾,算半个文化人,所以给儿子起名按仁孝礼义排位,加上为建字辈,分别叫郑建仁、郑建孝、郑建礼、郑建义。

还有一女淑芬,是第三个孩子,嫁给邻村周家岭的周大牛。

老大郑建仁忠厚老实,是家里最实干型的那个,种地劈柴一把好手。

娶妻李氏,生有两子一女,长子郑文继,也是老郑家的长子长孙,在镇上一家小饭馆跑堂,今年一十五,也到了说亲的年龄,正在相看。

次子郑文承,今年一十三,跟着一个木匠师傅当学徒。

女儿花花最小,今年六岁。

老三郑建礼,非常仗义,有幸跟着个走镖的学了几招,镖局人手不够的时候,偶尔也会叫老三去添个人手。

老三娶妻赵氏,是被老三走镖的时候捡回来的,性格温和,但也几分气性。

两人生有一子一女,儿子郑文武今年八岁,女儿小草和花花一样六岁,但比花花小了两个月。

老四郑建义今年二十五,心灵手巧,农闲时会编一些小玩意去卖,也算是给家里贴补一些收入。

老四的妻子生产时大出血,留下一女叫念念,刚刚三岁,是奶奶和两个伯娘拉扯大的。

最后说说老二,就是倒霉催的郑建孝。

老郑家一家都是勤劳务实的,没想到会出现这么个异类。

本来是父母在不分家的,但这个老二实在是不像话,骂也骂了,打也打了,还是一个混不吝。

实在没办法,秉着眼不见为净的想法,老父亲就在靠近山脚的地方弄了一块宅基地,随便盖了几间茅草屋把他们一家算是发配了。

其实也不算分家,粮食是每十天发给他们的,如果按月按年,估计粮食早被他卖了赌博,这一家子迟早被饿死。

郑建孝的媳妇张氏非常懦弱,也被打怕了,郑建孝还时不时的威胁要休了她。

这个时代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娘家支撑,被休回家的女儿是让人瞧不起的,可惜张氏的娘家,不说也罢。

张氏过门后抱养了八月,今年九岁,转年生下儿子郑文青,今年八岁,现在肚子里又怀一个,五个月了,刚开始显怀。

张氏虽然懦弱,对女儿倒也疼爱,并不会因为是抱养的或是性别问题区别对待,在这个时代已经很不容易了。

所以在今天丈夫要卖掉女儿的时候才会拼命阻拦,是个非常善良的女人。

看着老母亲还气呼呼的瞪着他,郑建孝不禁叹了口气:“娘,您先回老宅,我们收拾收拾晚上到家去,我会改的,一定给您一个交代。”

王老太太看着这一家四口的悲惨模样,一时气急,一时又有些心疼。

虽然儿子不成器,那也是自己生的,还有孙子孙女,都流着老郑家的血,看看一个个瘦骨嶙峋的,八九岁的孩子和人家六七岁的差不多。

站起身来,王老太太撂下狠话:“你要再不好好过日子,今天打这个,明天卖那个的,我让你爹先打断你的腿。”

说完气呼呼地走了,到大门口的时候又不由得丢下一句:“今天晚上回家吃饭。”

大嫂和三弟妹是最后走的,问张氏要不要紧,需不需要帮忙,张氏心虚地笑了笑:“谢谢大嫂弟妹,我们没事,你们先回去帮娘做饭吧,我收拾收拾就来。”

说完,送两人出了大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