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贤者甘盘(1 / 2)

子昭与鬼殳前行到距离瀑布更近之处,任由雨雾落在头脸上,找一块未被完全打湿的石头坐下,静静欣赏飞瀑奇景。山间偶有飞鸟翱翔而上,与飞流直下的瀑水背道而驰。子昭此时向往天上飞鸟,能够自由飞临瀑布,飞跃大山。想到此处,握住腰间宝刀玄雀刀柄的手腕一发力,金光出鞘,舞动起来,似要以此宣泄心中郁气。玄雀由隞都(今河南郑州管城区)能工以百炼铜锡合铸,又由巧匠打磨修刃,刀身轻灵坚韧,锋刃寒气逼人,在以厚重见长的刀中,是一柄难得的轻便快捷的宝刀。太傅子岳在亳都任都尹(大型都邑的行政长官)时得此宝刀,爱而珍藏,后担任子昭太傅,负责教导子昭学习雅乐、刻辞、占卜等术,为鼓励子昭钻研,将此宝刀赠予子昭。

正当子昭舞刀翻飞如龙之际,有歌声从山间传来,其声雄浑高亢,如钟鸣鼓震,直穿飞瀑流水之声,入子昭之耳。子昭停下刀舞,细细倾听,歌者气息悠长,唱罢一遍,接着再唱一遍。听过三遍之后,子昭听清歌中词意:“笋竹甘甜,滋育我身。山泉清冽,荡涤我心。鸟鸣雨声,悦吾耳目。和风气朗,清扫天地。天清地明,人人相亲。人相亲近,天下大安。”

再过一刻,歌声越来越近,仿佛已经穿过瀑布来到近前。子昭听得分明,歌中曲调悠扬庄重,又不失婉转悦耳,曲风与子昭在殷都中所听雅乐完全不同,似与鹿观所唱的俗曲相近,但又不如俗曲那般轻挑热烈,节奏明快。

子昭与鬼殳正举目眺望,在茂密山林中找寻歌者所在。只见一人已从不远处山下快步走来,来人歌声虽悠扬舒缓,但脚下却健步如飞,显然是常在山中行走。此人右手握一短竹杖,左手持一竹扇,身着绛红色上衣,玄黑下裳,外罩麻布深衣(长至及膝的长衫),头顶阔大的无边斗笠,斗笠边缘的竹枝随着来人坚实迅捷的步伐快速起伏。

来人也看到子昭主仆二人,快步走到近前,子昭看清其眉目,是一名不到三十岁的男子。子昭在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偶遇行人,本以为是甘盘悠游归来,心中欢喜。但看其年纪与攸几相仿,心中不免冰凉如瀑中之水,想这来者如此年轻,必不是甘盘。

来人向子昭二人施礼,说道:“山中偶遇,何其幸也,在下有礼。”

子昭还礼发问:“幸会,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来人笑着答道:“山野中人,姓甘名盘也。我见阁下衣饰贵重,不似山中之人,想必是由名都大邑而来。”

子昭听闻此人便是甘盘,大喜之中带着大惊,惊喜交加。喜得是,眼前此人正是自己苦寻静候了多日的贤者甘盘。惊得是,号称贤者的甘盘竟然如此年轻,年轻得仿佛他嘴上的胡须都是刚刚长出一般。在子昭的脑海当中,他所相识的如此年轻之人,不是如虎缶那样出身显贵的贵胄子弟,喜好玩乐、挥金如土,便是如攸几那样的邑人奴仆,朴实勤劳、埋头苦干。如此年轻之人,在子昭的脑海当中绝对无法和品德高尚、博学多识联系在一起。

惊喜交加之下,子昭愣在当地,旋即猛然清醒,深施一礼后,拜下不起,对甘盘说:“大商国君嫡子子昭,奉王命向贤者求教。今日得见贤者,诚惶诚恐,请贤者指教经世治国之道。”

甘盘连忙还礼说道:“原来是太子殿下亲至,请恕甘盘未迎不恭之罪。”

子昭生怕甘盘效仿上古传说中那些贤者愤世倨傲的做派,仍不起身,说道:“请贤者收我为徒。”

甘盘连忙将竹杖和竹扇放在地上,腾出双手扶起子昭,说:“殿下请起,既有王命令殿下求学于鄙人,鄙人必知无不尽,倾囊相授。”

子昭这才放心起身,约定明日便行拜师之礼。心中所念便是抓紧拜入甘盘门下,完成父亲王命的关键一步,以免夜长梦多、节外生枝。相谈之中,甘盘得知之子昭等人三日前便已到自己竹林中的居所,于是三人一起返回竹林竹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