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汝想当监军否?32(1 / 2)

扶苏回到咸阳的时候刚刚日落,今天他在军营内取得的效果很不错。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他的威望会迅速占满整个遗孤营。

扶苏对于孫的事情也同样很好奇,于是离开的时候便让蒙恬去调查一下孫的情况。

同样也让蒙恬将有类似经历的人都给记下来调查清楚。

秦朝的军功爵位制看似很公平,但那只是表面上的相对公平。

一个普通人能够获得不更爵位就算是很好的了,而通常情况下,那些普通人中拥有不更爵位的人,大多数都是经过几代人的积累才能拿到的。

至于再往上的爵位,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仔细的研究一下就会发现,那些都是豪门大户的限定爵位。

一百个普通出身的不更,能有两个通过正常途径拿到五级大夫爵位的人就算很不错的了。

而豪门大户则是有钱有人脉,随随便便运作一下,要不了两年的功夫,便能将一个刚刚成年的年轻人运作成大夫或者官大夫。

所有人都知道这种‘腐败’的现象,所有人都知道这种行为很不公平。

可是所有人都没有站出来打破这种不公平的勇气,或者说是现实给了他们狠狠的一击,让他们不得不安于现状。

那些大字不识一个,打仗只知道靠勇猛取胜的基层军官们,他是真的干不了五百主的活,根本就没有那个能力知道吧?

就算战功够了将他提拔上去,最终也只能是害人害己。

而那些豪门大户有足够的资源和底蕴去培养他们的下一代,所以尽管他们取得爵位的过程有些难以描述。

但是在后续的这些职位上,九成以上的贵族子弟表现的都比从基层提拔上来的要好很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孫的父亲才会下定狠心举家之财去供孫读书学习知识。

只有让孫掌握了一定量的知识,再加上继承他的不更爵位,将来他们家才有突破大夫甚至是官大夫的机会。

不像现在,连个机会都没有。

“不更的授田有多少?”

扶苏朝着一旁的宦官巨问道。

“公子,按照规定,不更授田四倾,授四宅,岁俸二百石!”

巨稍作思考,回复道。

听闻这个待遇,扶苏心中直呼好家伙。

岁俸二百石,授田四倾,再加上家中原有的田地,一年下来少说也是收入六百石,能养活三十到四十人的中富家庭。

至于宅,秦朝授的是宅基地,见方三十步为一宅,四宅也就是见方一百二十步。

一个中富家庭都需要集全家之力去供一个人读书,由此可见这年代读书人的含金量。

更由此可见,秦一统天下之后,失去了获得战功渠道的老秦人,就等于是直接看到了未来无数辈子孙彻底失去上升通道的命运。

没打下江山的时候,他们的日子还有些盼头。

可如今打下江山了,他们的日子反倒没了盼头,也难怪后来老秦人对于秦的灭亡会那么的无动于衷。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