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权衡23(2 / 2)

其实费无极的作派,多数朝臣是不屑的,尤其是朝中的宗亲世家,没几人真正看得起这种无根基、以幸进之人,但新王手段狠辣,谁都看得出如今费无极是新王最得用的爪牙,只要识些时务,都知道避其锋芒,加之听说连世子为伍员求情都遭了训斥,更是纷纷存了观望的心思,即便不去烧少傅府这口热灶,也绝然不会和伍家走得太近自惹是非,故而太傅府门庭更显冷落。

----

不过,各方观望的时间并没有太久,很快,朝议之日又到了。

此次朝议,太傅与少傅皆到得准时。朝臣们均注意到,太傅明显消瘦憔悴,但神情倒依旧持重坚定;而少傅依旧做伤员打扮,气色却很是不错,虽然与众臣一般安静候朝,但神色中的笃定与一丝隐隐的兴奋,却怎么也遮掩不住。

楚王对于伍奢参加朝议表示意外与关切:“寡人已特准了太傅休沐,怎么太傅不在府中静养么?”

众臣的眼光齐刷刷投向伍奢。只见伍奢神色不变,起身出列行礼,沉着地回答:“大王关怀,臣感怀于心。只是疑惑未明、国事未定,不敢有休憩之念。”

楚王先是不语,继而淡淡一笑,道:“太傅还真是执着。”

费无极眼角余光扫了扫刑尹,起身出列行礼,转向伍奢,道:“太傅大人,大王恩宽,顾念你辛劳,大人却这般纠缠不休,未免有负上意。莫忘了,太傅如今……也算是待罪之身呢。”

伍奢冷然道:“纵然是待罪之身、有罪之人,亦是楚君之臣、大楚之民!但有一息尚存,均应尽忠职守,方是臣子之道。怎说是纠缠?”

费无极又扫了一眼刑尹,见刑尹的神情有些紧张,不禁眉头一皱。

这些滑头。

朝堂争议,要有人助力帮腔附议才好,只是如今自己得势不久,知机附庸的多为低品官吏,朝堂之上还是要自己亲自打头阵,费无极只得先打叠起精神继续与伍奢打嘴仗:“斗氏养氏一案,已有定论,太傅还想翻案不成?大人这……难道是想陷大王于失德不智么?”

伍奢直视楚王:“臣不过是为求真求实。大王若能去伪求真,乃大德大智,当为天下人称颂贤明!”

费无极冷笑道:“却不知令郎行凶一案,太傅大人是否也真能求真求实,请大王秉公直断?”

伍奢冷冷看了费无极一眼,再缓缓转过头,再次直视楚王:“我伍家父子,对大王忠心不二。吾儿之罪、之过,全凭大王处置!令尹一案,臣亦当秉人臣之道,实话……实说!请大王……明察!”

伍奢语毕,稽首于地。

朝臣中有暗中赞叹的、亦有摇头暗叹伍奢固执不知变通的,但众人均知,少有人能到这步境地仍与君上相左坚持已见,对伍奢的胆量风骨倒是都多几份敬佩。

费无极微微冷笑,顺便着又横了刑尹一眼。刑尹不由得一个激灵。

楚王缓缓开口:“太傅之言,倒是于公于私,都一派磊落。寡人……身为国君,更当赏罚分明,以理服人。伍员一案……”

楚王特意停了停,没往下说,伍奢神情不禁一滞。大殿内,一片寂静。楚王看向司败与刑尹跪坐的方向:“查得如何了?”

刑尹不由得直起了上身。正在此时,他身前的司败极低微地清了清嗓子,刑尹心头一跳。

那晚,司败对他说最后一句话是:“你我刑名之人,沾染的煞气本就重,千万要为自己留些余地。”

---

刑尹有些动摇,他迟疑着,止住了起身的动作。司败不紧不慢地直起上身,做出要出列回话的姿态,但他的动作有些慢,有一人抢在了他前头。

是左司马沈尹戎出列向楚王行礼,结束了这令人窒息的静默:“大王,此案当为伍员回都当日,未察情由,莽撞行事所致,虽犯刑律,只怕……还是误会居多罢!”

沈尹戎素来对伍员甚为常识,自然有维护之心,只是他并非鲁莽之人,思之再三,措辞极为谨慎。

这是第一位出头为伍员求情的大臣,群臣中便有人互相交换眼色。费无极忍不住道:“此案自有刑司查问,岂可臆想?”

沈尹戎语气温和:“查问案情,自是刑狱之责,可臣下参详几句,亦无不可罢。”

这便是久历朝堂的老臣子的本事了,说出话来,似有所指,又不留半分把柄。

楚王端坐着,并不急于表态。费无极有些发急,他努力控制着自己,躬身道:“大王,此案卑臣本该避嫌。只是卑臣思量,此案重大,下系民心、上涉朝局,卑臣以为,大王……当听取司败刑尹之断,详察卷宗,结铁案、立君威、定人心!”

楚王微微点了点头,伍奢双唇紧闭,一语不发。却听得楚王清楚问道:“少傅遇刺一案,问得如何了?”

殿中气氛突然又开始变得有些凝固起来,刑尹力持镇定,出列行礼。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刑尹的身上,其中尤以费无极的目光最为犀利。殿内鸦雀无声,刑尹此时恨不能有遁地之能,只觉周身芒刺,身上渗出密密的汗来。他的右手不自觉地向左边袖中伸去。

--------

正文的分隔线

快了快了,引子快结束了,我一个写女生文的,写这种朝堂男人戏很苦的,辛苦写出来爱看的人也不多……可是不写又不行,前情要交代背景要交代啊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