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明劲(1 / 2)

回到BJ已经三天了,录音机已经给了何天、张婷还有院里的郭大哥的孩子郭文,三个孩子非常高兴。三家人也很感激,一一进行了回礼。何天的舅舅张亮送来一些鲍鱼和海参,都是极品干货;郭文的老爹送来一个竹刻笔筒,包浆很厚,摸起来很舒服;张大妈的老公是六级木工,过来看看有家里缺什么家具,为了让他心里舒服,张松让他打了一个胖大的木人桩立在了屋门口。

又过了两天,研究生开学,张松提着鲍鱼和海参去了导师家里,导师王凯,五十多,夫人李颖,历史系教授,很和善的一对夫妇。

“数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很多分支,各个分支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研究方向不同,没有一个人对各个分支都研究到顶端的。你本科读的是应用数学专业,研究生要研究数学应用还是纯数方面?”喝了一杯茶,老师开门见山的说道。

“我还是想在工业制造方面做些事情,就研究数学应用方面吧,请老师指教。”张松没有犹豫,直接说了自己的想法。

“现在国家百废待兴,刚刚改革开放,做实业还是很有前途的,工业制造的根基在机床和材料研发,机床的生产主要在母机的制造,这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做好机械,数学是根基,在这方面你要好好努力了。现在国外计算机发展的很快,在这方面我们国家已经落后了,计算机在工业制造方面很重要,特别是数控机床方面,你既然想在这方面有所发展,计算机方面的数学知识你也要兼顾一下。我给你找一些书目,你可以去图书馆研究。”王凯老师说完,去书房写书目去了。

“张松是吧,以后常来,下次来就不要拿东西了,你们学生都不怎么富裕,平时可以就过来吃饭,上次听你老师说你会下棋,可以来陪你老师下下棋、聊聊天。”师母给他续了一杯茶,温和的说道。

“好,我以后常来,老师缺什么给我说,我不缺钱。”张松说了义父的事情,说了机械厂给他发的奖金,没说香港的事情。

“国栋我认识,很灵活的小伙子,没想到你俩做了好大事。不过国栋给你的钱少了,下次让你老师说他。”

“师母,可别!已经不少了,钱这东西够花就行,对了,这段时间我对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二战结束这一时期的历史有点感触,准备写点东西,到时师母给把把关。”张松想获得知名度,仅在学术圈发展短时间出名是不可能的,准备抽时间把大国崛起写出来,即能出名而且以后花钱起码不会引人怀疑。

“这个好,读史使人明智,需要查什么资料尽管来找我,有不懂的地方我们一起探讨。”

“师母太客气了,我以后经常来请教,师母不嫌麻烦就好。”张松客气说道。

“请教什么?历史有什么好学的,你是学数学的,学习要专心,这是的书目,平常上课,课后去图书馆把这些书看完,一周来家里一次,把平时不懂的问题汇总一下,看完以后明年就准备专题论文。”老师从书房出来,刚刚听到张松和师母的对话。

“好的,老师再见,师母再见。”张松看师母有发火的迹象,抓紧告辞出来。

研究生上学还是很轻松的,特别对张松来说,英语比老师也不差,还会德语和法语。为了不浪费时间,选修了俄语和日语。选俄语是为了苏联解体可以大赚一笔,选日语为了找时机做空日本股市。对这两个国家张松是一点好感也没有,只有深深的恨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