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业力32(1 / 2)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印度与多个国家接壤,张松考虑再三,准备从缅甸进入印度,还不能走正规渠道,免得被人发现了麻烦。

中国和缅甸之间的边境管理不算严格,凭张松的身手,只要小心,很快就过去了。

考虑到印度佛教比较发达,张松决定在缅甸找个寺庙了解一下佛教,准备以和尚的身份去印度。这样行事应该不会特别引人注意。

云南腾冲到缅甸密支那200多公里,后世开车也就两个多小时,现在公路破旧,车辆很少。过了边境,张松索性一路走着去密支那。

之所以去密支那,是因为这个地方距离印度不远;另外就是密支那有一座寺庙,后世比较出名,但现在比较低调,那就是千佛寺。张松准备在千佛寺获得度牒,并精研一段时间的佛学。印度对出家人还是比较善良的,以出家人的身份也不会引人注意。

千佛寺信仰小乘佛教,主持悟能法师,面目慈善,有50多岁。张松徒步5天终于赶到了千佛寺,在大殿拜佛以后,直接上了10万美元的香火钱,主持悟能立马出来招待,和张松预想的差不多。

“施主从哪里来?可有心事?”悟能用缅甸语问道。

“我来自中国,父母已逝,家中已无亲人,想出家为僧,请主持给予方便。”缅甸语张松暂时不会,但根据语气判断主持是在问话。大部分缅北居民是会汉语的。

“中国有很多寺庙啊,为何来缅甸啊?”

“中国大部分寺庙已经沦为旅游区了,不能静心。”

“你先在这里住一段时间吧,如果不适应就回去吧,如果适应了再商量。”悟能主持建议道。

“麻烦主持了。”

主持把张松安排在后院一个偏房居住,又安排了一个小沙弥照顾起居。怎么说张松也是一个有钱人,善财难舍啊!

小沙弥叫青如,一个女人名字,十六七岁,文文静静的。

“你好,你会汉语吗?”

“当然,要不然怎么照顾你呢,我除了汉语还会缅语和印度语。”

“你的名字好像女孩名字,有什么讲究吗?”

“家里男孩多,小时候把我当女孩养呢。”

“原来如此,你可以教我缅语和印度语吗?”

“当然可以,谁让你有钱呢!”

“那我付钱给你,先教我缅语吧。”

“好,一天10美元。我这就给你找书去。”

“行吧。”张松知道香火钱上多了。

经过一个月的学习,缅语学的差不多了。应该去藏书室找点佛经看。

“青如啊,我能看点佛经吗?”

“都在藏书室,我领你去吧,不过没啥意思。”

藏书室在东跨院,一个小院子,院子中间有一池荷花,开的正旺。

推开藏书室的门,里面有五六个书架,一股檀香味。很好闻。

张松知道千佛寺是小乘佛经的场地,来时了解过小乘佛教的主要经典著作是哪些,但都没有看过。就找到一些经典的放在门口的书桌上看了起来。

《四阿含经》:记载了佛陀初期的教法和范畴,是小乘佛教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

《大智度论》: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的不同之处,被认为是小乘佛教经典中较为重要的一部。

《金刚经》:是小乘佛教经典中最受欢迎、最广为人知的一部,被誉为“佛经中的皇后”。

《心经》:简短精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佛陀的教义,是小乘佛教经典中广为人知的一部。

《华严经》:是小乘佛教经典中最大、最复杂的一部,讲述了佛教的宇宙观和修行方法,被认为是教经典的代表作之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