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认输 113(1 / 2)

“辋川图?”

大家眼前的画卷显然是中国传统的山水画,画面上有一栋宏大的楼阁,四面环山,峰峦叠嶂,山脚下的林木葱郁,恰好环绕着这座楼阁。门外的小桥流水,一条潺潺的小河穿过门前,河边有个船夫正在撑船渡过,船上有两三个人影。

虽然这只是个摹本,但却强烈地散发出古朴的气息与宁静恬淡的意境。除了李天明和王岭之外,其他人都是一脸困惑,不知道“辋川图”是什么意思,而这幅古画又是出自何人之手。至于摹本,一般的收藏家通常不太感冒,就像陶建斌,他从未特意去收藏过摹本,对其也不是很了解。

可当看到王岭的表情,就好像是看见了世上罕见的珍宝一般,陶建斌这才开始认真打量起李天明。这个年轻人依然镇定自若,这种修养功夫令陶家的长辈不敢再有任何轻视之意。

“李先生,能否为我们解释一下,这《辋川图》究竟是什么?”陶雪蝶立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她非常喜欢这样的画作,觉得它充满了韵味。

李天明轻轻一笑:“《辋川图》是由王维创作的一幅独立壁画。你们是否听说过王维的那首诗《鹿柴》?”

“嗯,《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陶雪蝶缓缓念道。

李天明点头回应:“这幅画正是这首诗的具象呈现,反过来,这首诗亦是这幅画的灵魂所在。”

这时,众人才注意到,画中赫然题有《鹿柴》的诗句,字体刚劲有力又秀丽圆润,无疑出自大师之手。

此刻,陶中华从之前的惊讶中恢复过来,察觉到形势发生了变化。

“李先生,你说这是王维画的?我还一直以为王维只是一个诗人呢。”

“咱们国家有句话叫‘能者多劳’,王维的诗歌确实闻名遐迩,他的画也同样出色。”李天明答道。

“在国内山水画的理念中,讲究的是诗画合一,也就是画中有诗,诗画交融。实际上,这种理念正是由王维开创的,并且他在后来被画家们尊称为‘南宗之祖’。”

“再来说这幅画,王维晚年购买了诗人宋之问的一座山林别墅,稍微整修之后,便成为他与朋友们聚会之处。”

听到这里,陶建斌眼睛一亮:“你是说,这幅画描绘的就是王维那座别墅的景色?”

李天明点头示意。

“哦,原来如此,难怪这画……有种难以言喻的意境。”陶中华释然之余,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而原本得意洋洋的陶中清此刻则皱起了眉头。

见陶中清并不服气,他反驳道:“就算这确实是王维的作品,但终究只是个摹本而已,市面上到处都是摹本,哪里值得了多少钱。”

李天明淡笑着摇头:“恰恰相反,这摹本确实很珍贵。”

“王老师应该清楚,现存最早的石碑摹本我们仅见过北宋时期的。石头雕刻的东西随着时间流逝会风化,因此越古老的摹本就越珍贵。而这幅《辋川图》的原石碑早已毁损无存,目前能查证到的摹本,唯有美国芝加哥博物馆和日本博物馆各有一件复制品,至于原始摹本已经不知所踪。”

听到这里,陶中清面色一沉,他虽然不愿承认,但也明白李天明的意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