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郭巳就是他们的英雄(1 / 2)

颜绘衣见他答应的干脆,反而不好意思了,于是劝道:“你不需要再考虑考虑吗?你的歌其实挺好的,我觉得还能争取更好的价格。”

郭巳好笑的看她一眼,都说女生外向,但是真的很可爱啊。

“不用了,我现在没有名气也没有能力独自制作,这个价格还是比较中肯的,这是最好的结果。”

用你拥有的换给你所缺少的,也算我帮你实现你之前缺失的愿望,钱货两讫,互不相欠,正是你所秉承的。

想到这里,郭巳情绪不高,他不知道这一次是否有机会走入她的内心,自己所偏执的是否有机会得到救赎。

但是,这一次不管什么身份,让我陪在你身边,为你欢呼,好过上一次闹得不欢而散,草草收场。

不过没有迎来自己的年少有为,却即将见证颜绘衣的少年成名。

祝你所求皆可得,所行皆坦途。

“我这还有几首没收尾的,回头想好了给你。”他迫切需要一个羁绊将两人绑在一块,于是忍不住说道。

“啊?”颜绘衣惊呆了,咱们同样的九年义务教育,为什么你这么优秀?

“那好,我回头让小姨拟一份协议,晚点拿给你看。”颜绘衣愣了一会儿道。

“好。”

……

课后,班主任老付到班级传达了学校的最新指示:下午停课两节,全体学生到报告厅听大课。主题教育课,会请市里的教育方面的专家给这些高中生们上课,并要求同学们要遵守会场秩序,展现我校文明校风云云。

郭巳隐隐约约想起了一些不好的回忆,记不真切了,郭巳找颜绘衣要来她的手机,说查点资料。小姑娘没犹豫,偷偷把手机塞给了他。

一块诺基亚的翻盖手机,挂着一个柯基的小挂件,很是可爱。

……

下午两点,各班班主任带领各自班级在指定位置坐好,他们班坐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之后的第一排,视线很好,能看到报告台上飘扬的尘土。

郭巳顺位挨着颜绘衣坐在前排,然后喧闹声中,教导主任上台维持秩序,同学们静下来后,教导主任详细介绍了贵宾,市教育局的专家,各种市级荣誉和已发表的论文,各种协会和青少年教育专家的头衔,同学们不明觉厉。

与会专家登台,头发斑白,看不出具体年纪,但是精神烁烁,自有一股养尊处优的气势。一开口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郭巳也回忆起了专家了这堂课的大概内容。

这年头由于官报带头,各种小报尾附其后,对于《夏令营中的较量》的各种渲染,让这个故事在教育圈和青少年家长圈里广为流传,虽然北京青年报等在99年左右已经针对此事做过纠偏,但是历来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相较于前者造成的影响,纠偏的文章影响力微乎其微,到了十几年后才开始为人所熟知。

故事大概是知名不具的著名专家在90年代初发表了一篇名为《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文章,根据文章描述中日孩子的差距主要在这几方面:

第一是在意志品质方面,中日两国孩子人人负重越野。说我方孩子一开始就叫苦不迭,争先恐后的把书包扔进车里。还有一名我方女孩刚走几里路就病了,看到医生泪如雨下,于是回到大本营躺席梦思上躺着去了。但是日本孩子不一样,没人放下书包,同样有个生病的脸色苍白,汉如豆粒。但是就是不肯放下书包,更不肯坐车。

第二是在工业制造方面,说我方制造也很差劲,我方孩子的背包带子纷纷断落,产品质量差给我方孩子们偷懒制造了很好的理由。

这件事情引起全国的大讨论。从此我方青少年成为了垮掉的一代。

后来故事的作者凭借这个毫无根据的故事大火,到处讲座,四处演讲,各路专家见行之有效,纷纷效仿。

郭巳懒得听所谓的专家废话,坐在那昏昏欲睡;颜绘衣之前听过这个故事,她自有自己的认知,处于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态度,他偷偷问郭巳:“这是真的吗?”

郭巳迷迷糊糊的看她一眼,说道:“你信吗?”

“不信!”颜绘衣坚定的说道,虽然她也是娇生惯养成长起来的,但是这种涉及对外的一些活动,她宁愿累死也要咬着牙坚持下来。

他们不信,会有人信,或者说大部分人信。

周围的同学们一脸的悲愤与失望,悲其不争,进而伴随着对同胞浓浓的失望。

老付留意到学生们的态度,皱皱眉,但是没有出口解释。

校长坐在前排与副校长旁边的教导主任小声说话:“怎么还是这个话题?不是澄清了吗?”

教导主任见校长质问,抹抹汗看了旁边的副校长一眼,没敢说是副校长批准的,心思一转说道:“这群学生平时心高气傲,多数不服管教,我这边跟几位班主任老师确定的方案,大家一致赞同进行一下挫折教育,听听我们与人家的差距,激励学生们。”教导主任扯出来各级班主任来顶雷,寄希望于法不责众。

校长默然,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真的能够激起这群学生的斗志,倒也不失为一桩好事。

专家的故事讲到了结尾,会场中好些同学们红了眼,现场一片寂静。

专家对现场的效果很满意,这群蜜罐子养出来的孩子,从小不缺吃穿,娇生惯养,早已丢失了自己那个年代的拼搏精神和戾气,就该给他们一些刺激。

于是这位专家决定再加一把火。

至于真相?那不重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