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到港26(1 / 2)

维多利亚的秘……呸!码头,港岛的第一大门户,在整个港岛地图上,维多利亚湾也是无法忽视的繁华地段。

陈亮他透过邮轮的船窗,仔细的打量着眼前这个人声鼎沸,鱼龙混杂的港岛第一码头。

有密密麻麻的苦力工人,他们穿着破旧的短衫,挥洒着汗水,用肩扛手提的装箱卸货。

也有穿着得体长衫的中层人士,他们提着包,随手招来一辆黄包车,然后迅速离开。

更有穿着西装的精英人士,他们看不上黄包车,然后就招来一辆停在路边的的士……

在60年代,有“亚洲四小龙”之称的港岛,此时经济已经抬头,正飞速发展,成为在当时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耳边听着嘈杂的喊声,陈亮拖过密集的人群,看着维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路上的小汽车更是随处可见,好一个繁华景象!

1965年的港岛,璀璨辉煌,西洋风,海派风,民族风混合在一起,真不愧是被誉为“东方明珠”!

纸醉金迷,灯红酒绿,在金碧辉煌的霓虹灯下,由无数人合力才谱写出,独属于这个时代,这座城市的繁华浮世绘!

“哇!陈亮,这里就是港岛嘛?没想到港岛人居然这么多,比四九城都要多!”

一旁的娄晓娥,她依偎在陈亮的肩头上,也好奇的透过船窗,打量着眼前这座陌生的城市。

“傻瓜!这里可没有纯粹的港岛人!”在60年代,除了新界的原住民,是不会有人自称港岛人的,他们更喜欢用地名来抱团划分。比如,潮州人,湖州人,福州人等等……

随着邮轮停靠上码头之后,陈亮拉着娄晓娥就跟娄父娄母,随着人流一块下了船。

“呼……”陈亮踏上港岛的码头后,终于忍不住吐出了一口气。这脚踏实地的感觉,可真是太好了!

“先生,雷猴啊!请问要坐车嘛?我拉的车是又快又稳……”

等陈亮他们出了码头之后,就有黄包车车夫主动凑上来询问。

“爸,你说的那名好友他住哪里啊?”

在船上的时候,陈亮就已经改口叫老丈人了,毕竟他能舍弃大陆的身份,陪着娄晓娥一块背井离乡,足以证明陈亮对自己闺女的爱意有多深了!

“周兄好像居住在什么太平山附近!”

太平山?陈亮在船上的时候,也恶补了一番粤语,也算是能勉强跟港岛人交流吧?

“太平山?”那黄包车夫再听完陈亮的询问后,顿时就就紧张的摆了摆手,“先生,这太平山可不是我这黄包车可以上的!如果你们要去那里的话,可以乘坐的士去!”

的士嘛?60年代的港岛是有的士车的,不过因为乘坐的士的价格昂贵,一般只有买不起车,却又需要乘车的高薪人士才会包月常坐!

陈亮听了黄包车夫的话后,看着他可怜巴巴的模样后,就主动掏了一张十美元的小费给他。

这是陈亮目前身上面额最小的钞票了,可即便如此,十美元还是把那个黄包车夫给惊着了。

他紧张的搓了搓手,“先生,我只是回答了您几个问题,这钱实在是不敢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