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等待,很无聊,也很快乐。24(1 / 2)

等待,很无聊,也很快乐。

米月亮在等待好友喻江鱼的归来。一切准备就绪,有点无聊。从毕业之后,聚少离多,一直是两个铁闺蜜生活的常态。四年的时间,忙忙碌碌,人长大了更成熟了,心却一直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人生旅途才不孤单。

每个周末,米月亮都过得很单调,在经历过周五一整天八节课的超强课时任务,全身心的投入后,周六的状态就一个字“空”,身体和精气神都被掏空了啊。所以她周六通常都会睡到半下午才起床,然后慢慢做清洁、做整理,修复自己。

到了周日才会缓过劲来,看看喜欢的书,听听音乐,备备课,再做点别的事情。

今天在午休起床后,米月亮拿起了好久没打的篮球,充足了气,直奔科技大学的篮球场。

科技大学有门禁,如果没有通行权限,学校外的人是无法私自进入校区的。想进入只有三个办法,一在学校里面找同学来带人进去,二跟在进出的学生身后快速挤进去,三请保安帮忙开闸门进去。不管哪一种方法,在保安严肃目光的注视下,都有做贼的即视感。

米月亮托了房东女老师,办了一年期的校园出入通行许可,才能自由出入科技大学的校区。她拿着身份证,扫了码,拎着篮球,在保安的职业目光注视下,昂首进入了进出口闸门。

科技大学这个校区是学校的老校区,不大。

当年科技大学建校时,直属于纺织工业部,拥有大片的土地,因为缺乏长远眼光与计划,所以当年民族大学来此选址时,科技大学将湖边不好做建设的一大片地卖给了民族大学,成就了现在民族大学的无敌湖景和美丽风景,同时也使得自己的校区极大程度缩水了。

后来纺织工业部撤销,科技大学就变成了没娘的孩子,不再是一个宝,而成了一棵草。被鄂省教育厅接收后,江湖地位一落千丈。

再后来,国家新一轮大学扩建热潮中,科技大学也开始选建新校区。

但附近的地块早就已经没有了,跟民族大学的合并计划也没有谈拢,最后只好在远离城区的乡下找了一大块地建新校区。

这就导致了学校分了两个很远的地方办公,老师们每天早上要花费近一个小时从老校区乘坐校车赶往新校区上班,晚上又花费一个多小时从新校区乘车返回老校区,车辆开销、时间成本巨大。

学校的资金都拿去建新校区了,老校区就一直修修补补,格局多年未变了。

小操场挤在老图书馆和综合教学楼之间,十分的狭小逼仄。由全室外的两个网球场,三个羽毛球场,和四个篮球场构成,呈现L型。

米月亮走向篮球场,这边打球的人真不多,除了网球场上有一些老师们在组队打网球,羽毛球场上有一群学生在打排球,篮球场就只有一两个篮筐有学生在打球,跟民族大学操场上的人山人海,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看到篮球框,米月亮就很兴奋,把球袋和手机、钥匙放下,米月亮试一试球感就开始投球了。

米月亮的篮球史很早,那时候她还很小,个子也比较矮,喜欢上打篮球之后,总喜欢在空闲时间一个人去打球,因为个子太矮,一开始也没人搭理她。

后来一次球队缺人,叫上她一起打,发现她十分灵活,速度快且体能很好,这样就一发不可收拾。后来进了学校校队,经过了专业训练,还打出了一点成绩,个子也长高了不少。但遗憾的是,学业越来越加重,就只好放弃了打篮球。

从高中到大学,打篮球都纯属米月亮的业余喜好了,但她一举手一投球,就仍能看出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米月亮先围着篮筐投了一圈定点球,活动开来后,就开始在场上奔跑跳跃,辗转腾挪,越打越开心,大汗淋漓,不知不觉就一个小时了,看看时间,差不多该回去了。这时不远处传来一个喜悦的声音,

“嗯,米月亮?”,“嘿,米月亮!”

嗯,这里居然有人认识我?米月亮抬头看过去,球场外边的过道处,一个一米七五左右,身材不胖不瘦的男生,长着一张娃娃脸,虎头虎脑的,手上拎着一个黑文件袋,正笑眯眯的看着她。是徐常春,上次相亲过的那位酒友。

“米月亮,你怎么在这里?”

“嗯,来打打球,你呢,”

“我刚下课,经过这儿”

“哦”

“好久不见啊,米月亮”

“嗯”

米月亮一边回话,一边收拾东西,小脸上满是汗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