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点映283(2 / 2)

  12月初,《失乐园》顺利在洛杉矶和纽约两地进行小规模点映。电影总共放映两周,而有资格放映的影院却没超过10家。

  环球将一些电影票,送给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的部分会员,也就是有资格参与奥斯卡评审的评委们,希望能从他们那里换到一个较好的口碑。

  奥斯卡的评委众多,口味虽然也偏向文艺片,比起欧洲电影节却更具商业性,容易被大众口碑影响。少量点映是奥斯卡惯用的手段,影迷看不到,自然无法对影片做出评价,也无法影响奥斯卡风向,对于各大制片厂来说,较少的评价就意味着更容易插手运作。

  《电影评论》的职业影评人巴尔克虽然不是学会的会员,却也通过信件,从环球手上拿到了点映票券。

  从《多格板箱》开始,巴尔克的影评就一直偏向奥斯蒙德·格里菲斯,他投稿给报纸和杂志的文章也大多是大段的好评。环球之所以会给他寄送电影票,目的也不过是为了让他在影评文章中美言几句。

  但巴尔克并不是看人下菜的影评人,他更注重电影的质量。如果电影不好,他也不会昧着良心夸奖这部获得了威尼斯金狮奖的电影。

  幸运的是,他对《失乐园》这部电影非常满意。

  《失乐园》不是一部常规影片,它是一部略为极端的电影,在某些镜头的处理上,巴尔克看到了《多格板箱》中的影子。

  《失乐园》的选角和《多格板箱》采用了一样的套路,男主角、女主角以及一系列配角长相都非常吸睛,以至于乍看下,观众会误以为《失乐园》是一部类似于《Plan B》的青春片。

  巴尔克不确定奥斯蒙德·格里菲斯是否又在玩他那套“以美衬恶”,但他认为,奥斯蒙德还是奥斯蒙德,他一如既往地擅长操控观众的心理。

  《失乐园》是一部拒绝为观众提供一丝一毫安全感的电影。仅有的希望也只是为了打破而产生。巴尔克从这部电影中感受到的只有痛苦,不停地下坠,失望、绝望。

  他在纸上写道:“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感受到触摸到幸福的模样,只有一无所有的人,才会感受到爱的痕迹。我们做了太多次的旁观者,所以奥斯蒙德·格里菲斯,选择使用最残忍的手段,将我们拉进镜头。”

  “痛苦到无法继续忍受活着,却也无法放弃活着。”

  “我一度认为,希望并不存在于这部电影中。但反复思考后,我发现,也许对怀亚特来说,他活着,即是抱有希望。只要活着,就没有绝望。哪怕令他重新支撑起身体的是幻想...怀亚特会不会有过幻想?他撑过了一切、从父亲和同学的毒打下逃生,在某个未来,也许他成为了一个普通的人,独自一人,但努力工作。有一天,他的工作结束,在咖啡店,在街角,遇到了那个有着一头黑发,身姿挺拔的女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