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摄影组74(1 / 2)

  选角工作室的对接人告知他,需要双方尽早敲定时间, 对这些演员进行试镜。

  迈克尔不仅向他传达了票房并没有因为差评而有所下降的喜讯, 还将编剧拟写好的剧本传真给了他:“我和编剧都很担心对狗的选角和培育会不会超出预算...你要求的故事时间跨度太久了,甚至囊括了这只狗的一生。我找人粗略帮你算了下, 电影至少得需要二三十条同样品种的狗,不得不向动保报备。如果动保全程盯着,每天的拍摄时间又要缩减, 工期增长又是一大开支。”

  奥斯蒙德不满地撇了撇嘴:“你别到处宣扬我要拍宠物电影, 别把那些讨厌鬼惹来。对外就说我要拍一部和中年男人家庭相关的电影。”

  迈克尔的头偏着夹着听筒, 无奈地用笔在笔记本上记录他的要求:“好好好,但片场的动物太多迟早会引来动保, 我劝你提前做好准备,打点好或者干脆到加拿大拍摄。”

  在美国本土拍摄电影时常会被各类组织、各种工会的监督、干扰,必须严格遵守各类组织和工会的规章制度。以免因为一个小小的纰漏被工会甚至极端人士堵在剧组门口抗议示威,致使拍摄工作无法正常继续进行下去。

  “走一步看一步吧。”

  奥斯蒙德卷了卷电话线,并未将迈克尔的“警告”放在心上。

  他需要担忧的只有该编一个怎样的理由来合理地解释能够“变大变小”的狗的问题。不如到时候就说狗是从法米娜借来的吧,每拍完一个阶段,他就佯装去还狗借狗。

  至于一个宠物公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年纪不同的柴犬...当然是为了进军日本市场,提前招募本土小狗来测试他们对改进版狗粮的喜爱程度。

  迈克尔拿他没辙,又报上一个差点被遗漏的消息:“对了,听说我在寻找低薪的中年男演员,克里夫·罗伯逊主动联系了CAA,希望能得到一个机会。你怎么看?我这边有意把他挖到CAA来。”

  克里夫·罗伯逊。

  奥斯蒙德在脑内搜索着这个名字,对方居然会找上CAA?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第41届(1969)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金像奖获得者克里夫·罗伯逊,自1955年出演了电影《野宴》后就成为了主流电影的常客。但1977年他卷入了哥伦比亚公司的贪污案,即便事后查证他确实被冤枉,演艺生涯却因此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制片人们担心他身上莫须有的罪名会招来不明真相的观众反感,给电影票房带来恶劣的影响。即使他的片酬一缩再缩,仍然没有多少人敢雇佣他。

  好莱坞就是这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