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成语典故 9(1 / 2)

【古代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了?】

【卧薪尝胆】

【勾践不听范蠡劝告,执意起兵攻打吴国,结果兵败于夫椒,被迫求和,入吴三年当牛做马,在讨得夫差欢心,放松夫差的戒备。

于三年后回越,一回越国便与自己床上铺满柴薪,床前挂了一颗苦胆,每天早上尝一口,以便自己不会忘记自己在吴国这三年的屈辱,在公元478年,趁吴国闹有饥荒,勾践举兵败吴国于笠泽,一雪前耻。】

【出处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立意:“卧薪尝胆”常用来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最后取得胜利。】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斩草必除根,春风吹又生。]

[如果你灭门了,忽然看到一个小孩你会怎么做?

给糖给刀

选糖:此子心机颇深,来日定是大患,断不可留。

选刀:此子有复仇之心,断不可留。

不选:心机颇深,断不可留。]

[吴越争霸,说句不好听的,两个人都有点优柔寡断了,夫差当年放了勾践,三年后,勾践也放了夫差一命,只不过夫差不接受他的失败,不愿去甬东,拔剑自杀了。]

[我其实心疼文种,陪勾践共患难却不能共享福,范蠡都劝告他了。说勾践这人,长嘴鸟喙,可共患难不可同齐福,在报仇雪恨后,文种就被逼死自杀了。]

[伍子胥也算看着夫差长大了,一心为国,最终还是败在了伯嚭的谗言下,自杀后让人将自己的眼睛挂在城墙上看着吴国是怎么灭亡的。]

[勾践:女鬼]

[勾夫就像纠缠不清的线,最后只能强行斩断。]

[我磕的cp终究是be了,他们的仇是祖祖辈辈的,是夫差父亲吴王阖闾死在了勾践手上,这就是血仇。]

[我真的怀疑他们有奸情啊!

夫差攻打齐国时,齐王死了还假装哭悼,结果呢,打赢越国居然还在考虑要不要放了!和他们吴国鞭尸楚王水淹徐国可完全不一样。

勾践在服过打赢吴国之后,也在考虑要不要放过吴国,不过有前车之鉴,勾践干脆利落的灭了吴国王室,结果他又不听范蠡文种劝诫,要放了吴王夫差,理由就是当初吴王放过了他和人家使者说的话太多了不忍心。

结果就是,勾践让夫差去甬东,给了一百户,结果人家不接受,在姑苏台自杀了,关键是越王居然还劝吴王不要想不开!]

[磕祖宗cp不好吧!]

[可是他们俩怎么看都有奸情!越王一个请死,吴王也一个请死,也没见到爱惜自己生命啊,怎么就那么爱惜对方,越王多狠的一个人啊,和夫差他爹打仗的时候,让几百个死士上前自杀,震慑吴国军队,也没觉得爱惜别人生命啊!]

[吴越争霸简直就是一个惊天大瓜,一扒扒出了不一样的细节,再一扒,那都不能直视了。]

春秋战国

刚回到自己住所的勾践看到天幕上的字,赶忙拉来范蠡,连夜准备跑路,他是真没料到这天幕把他的想法都给说出来了。

范蠡匆匆忙忙赶到,先是赶紧行了个礼,又迅速说道:“大王,吴国已经不能再待下去了,今夜便赶回越国整顿军队,吴王定会攻打越国!”

勾践看了吴王夫差的寝宫一眼,迅速准备赶回越国了。

夫差看着天幕懊悔不已:“孤错怪伍子胥了”

想起勾践还在吴国,立马喊人去抓回来了。

但凡伍子胥在夫差旁边,必定会骂一句夫差不听劝。

至于两个正主都不太在意的奸情,其他国家的君王却注意到了。

晋国君主看着自家盟友的瓜,若有所思。

【荆轲刺秦】

【燕太子丹不甘于燕国将要被灭国,广招壮士刺杀秦王。

经人介绍,荆轲答应刺杀秦王,不久拿着樊於期的头颅去往秦国,后面拿出匕首刺杀却因为秦王的袖子断了没能成功。

于秦王在大殿的柱子环绕追杀,大臣护主心切上前肉搏,夏无且用药囊砸向荆轲,侍卫前来护驾,砍杀了荆轲。】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

【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为燕国勇于牺牲的精神】

[荆轲刺秦王,秦王绕柱走]

[嘶~~~我家政哥的形象啊!没多少人看到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