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殊死一战 96(1 / 2)

项慈得知天下还有秦易起兵,忙派司马可前去求和。秦易不许,看来他还对先前之事心存怨恨。孙权只得派使者去见宁昌,上表称臣。宁昌册封项慈为二广侯,上表给晁昊。孙权受了侯位,就踏实了许多,犹如获得了保护伞一般。

秦易见闻,项慈这般见风使舵,这般胆小,仰身大笑。笑得是自己曾经竟把他当作忠义之士,笑自己没有见识。祁通等人也看出秦易的心思,只好连连相劝。

宁昌带领蒙兀军分兵几处,势如破竹,连占取荆州扬州不少土地。秦易军一时陷入了包围圈,豫章周围再也不是大汉的势力,而都是北狄蒙兀军的势力,这也就使得蒙兀军更加嚣张跋扈。宁昌这次准备亲自攻打豫章,不为别的,就想再跟秦易交一次手。上一次他和唐靖联手,都打不过秦易,心中甚是不服气。

秦易军军心摇动,杨少宝的兄弟杨少康,准备杀死副将樊达去投蒙兀,正巧被马荪听到。马荪急忙和秦易商议,秦易见状大怒,就以谋反之罪砍杀了杨少康,杨少宝受到连累,一并处死。秦易此番举动,为的就是杀鸡儆猴,稳定军心。

项慈大惊,不知所措。许意奏道:“现有擎天之柱,为何不用?”孙权急问何人,许意道:“吴离雄才大略,不在小生之下。前番虽行事莽撞,若是再度将他寻回,再与秦易军里应外合,就能成事。”项慈听完大喜,却不知何处寻找,许意打下保票,寻找吴离。

司马可谏言:“吴离乃是一介莽夫,何来雄才大略,莽撞行事,定吃大亏。”孙权主意已决,便下令召来吴离,拜为大都督,总领兵马。几日后果然寻来吴离,吴离得知后,就要统领兵马成事。

吴离说道:“侯爷兵马来自两江,都是侯爷旧部;小的年幼无才,怎能号令?”孙权便取下佩剑,许他先斩后奏。这就是要拿着通天的权力,从而大胆的去做自己的事情,成败就在一瞬间,赌的成分很大。

项慈任命吴离为大都督后,全军士气大振。吴离虽是一介莽夫,但他勇猛无比,深得士兵们的爱戴。他上任后,立刻整顿军队,亲自巡视前线,与士兵们共同劳作,深受士兵们的敬仰。在他的带领下,汉军逐渐恢复了士气,准备与蒙兀军展开一场大战。

然而,司马可却对吴离的未来并不看好。他认为吴离虽然勇猛,但缺乏谋略,难以担当大任。他担心吴离会误事,因此多次向项慈提出反对意见。但项慈对吴离寄予厚望,坚信他能够带领汉军走出困境。

与此同时,蒙兀军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进攻庐江。宁昌亲自挂帅,誓要一举拿下庐江。宁昌在昨日夜里就听到,项慈欲要谋反的消息。他调集了大批兵马,围攻庐江,使得城内汉军陷入了困境。然而,在吴离的带领下,汉军奋勇抵抗,不断发动反击,使得蒙兀军难以得手。

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吴离亲自率领敢死队冲锋陷阵,成功突破了蒙兀军的包围圈,为汉军争取了生存的机会。他的英勇表现深深地感染了士兵们,使得汉军的士气更加高昂。在吴离的带领下,汉军逐渐摆脱了困境,与蒙兀军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汉军在战斗中不断付出巨大的代价。许多士兵英勇牺牲,让吴离深感痛心。但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汉军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他不断地鼓励士兵们,让他们保持信心,与蒙兀军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殊死搏斗。

最终,在吴离的带领下,汉军成功地击退了蒙兀军的进攻,保卫了庐江。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汉军却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吴离也因为他的英勇表现而被士兵们誉为“擎天之柱”,成为了汉军中的英雄人物。

此战大胜后,项慈名声大振。许意再次进言:“侯爷,既然大败蒙兀军,此时应当和秦易军取得联系,让他们一路北上,到时候好一举歼灭蒙兀军。”项慈就同意了许意的看法,再次派司马可做说客,却被关押。

“你们好生不讲道理,自古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你们关押我也是破坏了规矩!”司马可喊道。秦易猜出他的举动,就派马荪来牢房,做说客劝司马可投降秦易军。

“公常自比孔明,忠敢天比,却身在祥瑞处,处处不得志,岂不忧哉?”马荪问道。

“尔如何见得,我在军中不得志?”

“在其位,尽其言,乃是谋士本分。祥瑞却处处听信飞蚺,不听你的见解。这才再次请回三纹蛇吴离,而吴离不足,你我却是心知肚明。”

“尔怎么对我军中之事,如此了解?”司马可疑惑的问道。

“古语言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那你此番前来所为何意?”

“吾主乃是忠义之师,名扬四海,原是朝廷正二品辅国大将军。他曾拳打宁昌唐靖,名声大震,汝若有此意,吾军中缺少军师一职。君在祥瑞处处不得志,何不来此处,做一地军师呢,做真正的卧龙先生呢,先生请细细斟酌。”马荪说完话,放下酒肉就走了。这也是他高明的地方,要是穷追不舍,逼他就范,可能他会有些情绪,不是那么情愿。这么一走,给他充足的时间去想,想通了也就行了。

果然,第二日马荪再去的时候,司马可想通了,秦易夸赞了马荪的办事能力。秦易并按照承诺,给足了司马可的面子,让他做了全军的军师。这么一来,秦易军中就文武兼备了,具有和蒙兀军叫板的资格,最可怕的是,这群人如同恶狼一般,不仅凶狠还不惧怕生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