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又犯什么错误了36(1 / 2)

之前只有3.14平方米,他在边缘处有扦插红薯藤,种了一些红薯。

现在有这么大一片的地盘,可种的东西更多了。

刚好秋天来了,各种农作物的种子也多了,不然平常还真不容易获取到农作物的种子。

他帮南方的那些生产大队,额外增加了一种经济作物的收入,这样的交情,他写信过去要收集一些南方农作物的种子,也是易如反掌。

毕竟仙草冻这个事,他当时的理由就是想要在北方试种和试生产。

在全国各地大力度搞试验田、样板田的氛围下,他多要一些品种也不会显得突兀。

身怀大秘密,他搞事情向来是以安全第一为原则。

晚上。

95号院开会。

三位大爷坐在正中的位置上给邻居们宣传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性。

‘...到处清洁整齐,气象一新,四害和疾病减少,...’

看热闹,李子敬不喜欢站得太前面,免得被意外波及了。

他站在东厢房门口,是比较靠后的位置。

包大爷也不喜欢在前排,“子敬,你看京城晚报了没有?你那个生产小组上报纸了。”

“我看了,写的是街道开展生产自救,我那个小组也就一笔带过。”李子敬自谦说道。

包大爷小声说道:“我仔细数过了,写你们那段有60个字,还提了你的名字。”

连多少个字都数了,李子敬服了,竖起大拇指,“包大爷您是这个。”

包大爷乐呵呵道:“你是咱们院里第一个上报纸的,我当然要看仔细点。”

“不可能吧?一大爷他们怎么也有上过报纸了的。”

“轧钢厂是经常上报纸,老易、老刘他们别说自己的名字了,连车间名字都没出现过,轧钢厂有上万人,这不能算他们上的报纸。”

“评为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的时候,应该有报道吧。”

“有提也是提全国劳模,老易他们排不上号。”

刘海中是差了点,7级工而已;8级工的易中海主要是低调不出头,可能是性格,也可能是因为没儿子。

李子敬谦虚道:“我这是运气好,表扬街道工作的时候被顺带提了一嘴。”

见他们两聊得火热,旁边的黄金球也移动了几步脚程,“包大爷,您二位聊什么呢?”

包大爷把院里小年轻上报纸的事简略讲了下。

黄金球不确定的问道:“咱们大院好像没有人订报纸的?”

包大爷肯定道:“一家也没有。”

“在单位有得看,又有收音机可听,大伙也就懒得定了。”

“门口转两个弯就有报栏可看,我也省着点钱。”

黄金球凑趣道:“咱们不是干部,还是听收音机里的文艺节目来得有意思。”

包大爷想起来问道:“子敬,听说你又要组装收音机卖了?”

“不装不行啊,定的工资太低了,老婆本都攒不起来。”

李子敬不是瞎说的,这时期的结婚成本已经不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