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怎么会没关系(2 / 2)

作为红星轧钢厂宣传科放映组的优秀放映员,许大茂有资格说这个话。

收入不错,还有外快。

基本上是别人求他,他没什么事情需要求人的。

娄晓娥有些不乐意了,“我都答应人家了。再说只是帮忙问一问,又不是找我借。”

许大茂想想也是,“随便你了。”

中院。

西厢房贾家。

吃完饭,棒梗领着小当出去玩了。

秦淮茹收拾着碗筷。

贾张氏哄着咿咿呀呀的小槐花。

“我听院子里人说,前院的李子敬不想捉泥鳅了,想自己组装收音机。”

秦淮茹接话问道:“组装好了拿去卖?”

站着会累,贾张氏坐到灯底下,“院里人都这么说。”

“我估计他是在泥鳅上赚了钱了,心气高了,有点不知天高地厚的了。”

秦淮茹无所谓道:“随便人家爱做什么就做什么,跟咱们没关系。”

贾张氏压低声音说道:“怎么会没关系?”

“他不捉泥鳅了,就不会再找你买松明了。亲家又心疼你,钱都让你收着。”

秦淮茹边忙边说:“卖松明也没几块钱,还没他捉两天泥鳅的钱多。”

贾张氏可惜道:“阎解放不是说了嘛,要技术的,没技术也赚不到那个钱。”

秦淮茹叹气道:“也就是不合适,不然我都想去跟他学捉泥鳅的。”

一晚上要是只能捉到两三斤,七八毛钱的收入,扣掉照明成本,再扣掉新增的饭量,还有找顾客的时间,对有工作的人并不划算。

阎解放为了不让自己难堪,在小伙伴面前夸大其词了其中的难度。

早上,李子敬睡懒觉,晚上没下雨,李子敬去捉泥鳅,下雨天,各家各户没有在院子里闲聊。

半个月,整个四合院的成年男性只有退休在家的包大爷和李子敬闲聊过几句。

以至于阎解放的谣言让大家都相信了。

贾张氏没好气道:“一男一女,大晚上的一起出去捉泥鳅。”

“这话说出去就是让人笑话。”

秦淮茹辩解道:“我刚不是说了嘛,不合适。”

聊到赚钱,贾张氏关心问道:“厂里的补助申请到了吗?”

秦淮茹语气轻快道:“小组评议、工段支部会议都通过了。等车间人事副主任和工会主席签了字就行了,厂工会一般是走个过场。”

一大堆听不太明白的流程,通过和签字,贾张氏还是能听懂的。

“希望没有什么波折,工资加补助每个月能有4、50块钱,咱们家也能过得下去了。”(请勿喷,可看章末的注释)

秦淮茹嘴角含笑,“仨孩子还小,花钱不多,省着点花还能存下点学费钱。”

贾张氏又开始给秦淮茹做思想工作,“真是苦了你了。”

“这个家要是没有你,都不知道会散成什么样。”

秦淮茹默默无言,拿起碗筷去院里水池清洗。

====注释====

《光华木材厂关于职工生活水平的调查研究报告》,最低生活标准是指:

‘可吃可不吃,就不吃,可用可不用,就不用,以最低的生活水平来勉强维持生活。’

由于物价上涨,1961年9月,京城总工会指示各企业对最低生活标准‘适当放宽’。(57年的时候人均8元。)

1962年7月,京城总工会调查发现:‘近一年多以来,...,即平均生活费用在10元以下的职工,一般都能受到工会的经常或季节补助。平均10-12元的职工,一般能得到季节补助。’(季节补助就是要入冬了、孩子交学费这样的特殊时间)

----关于这一时期的调查、补助资料还是比较多的也比较细致的。

====

不按职工的补助标准,按京城民政的救济标准,秦淮茹的徒工工资也不大可能养活一家5口人(特别是学费还没有减免)。

所以本书打个补丁,红星轧钢厂的补助和工资是分开来发放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