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这该怎么分55(1 / 2)

刘光福手指了好几处,“我已经核对过了,电阻器、电容器都有错的。”

实在让人气愤,刘光天嚷嚷道:“这也太不负责任了,居然给错了这么多。”

客厅里,刘海中猛一拍桌子,“吵什么!”

刘光天兄弟俩连忙噤声,屁都不敢放一个。

“就是,你们哥俩小点声。”

二大妈接着说道:“下午的时候,我听陈文茂家的应小凤说,咱们院9月份的电费比8月份多了5度电。”

“我觉得要算到李子敬的头上,他用了那个电什么头,肯定很耗电。”

刘海中纠正道:“电烙铁。”

二大妈跟着说道:“就是这个。”

刘海中仔细询问道:“李子敬这次没有和陈文茂家提前讲电费的事情?”

二大妈确定道:“没说,应小凤也觉得多出来的电费要算到李子敬的头上。”

相比收水费按各家人口数量分摊的简单容易,大杂院的收电费就是一项老大难的事情了。

1955-1959年,京城的家庭人均年用电量8.4度,每人每月不到0.7度。

1960-1965年,人均年用电量11.7度,每人每月用了不到1度电。

单单照明增加不了这么多用电量,多出来的主要是收音机、台灯这些的用电。

电费分摊的主要矛盾就出在这。

一般是按瓦(支)数平摊电费,但是各家的收音机、台灯的使用时间有长有短。

一回两回还好,大家邻里邻居的,都有碰上事的时候。

但总有那么不自觉的人,收音机听到半夜,台灯开着不关之类的,即使1度电只要0.148元,日积月累下来的钱也是很可观的。

这该怎么分摊?

分装电表也解决不了,用电量太低会计量不准。因为有总表,各家各户还要给损耗的电进行分摊。而且不自觉的人还会接线偷电。

随着时间推移,电器越来越多,大杂院的电费分摊会越来越复杂,这也是四合院邻居所有矛盾里最为明显的地方,时不时有拌嘴的。

电费找茬已经有盟友了,刘海中又问道:“水费呢?”

二大妈回答道:“水费和上个月一样,而且比去年9月多用了5吨水。”

刘海中决定吸取上次水费被阎埠贵笑话的教训,“等下看陈文茂来了会怎么摊上个月的水电费。”

前院的小年轻混得风生水起,最近在街道办很有曝光度,很是让人羡慕嫉妒。

这次轮值收水电费的陈文茂拿着记事本到了刘海中家。

“每个人的水费是1毛7分,二大爷您家4口人,水费总共是6毛8分。”

总水费没增加,刘海中疑惑道:“我家水费怎么比上个月还涨了?”

陈文茂仔细解释道:“刚好李子敬在家,我最早是到他家商量的费用。”

“他说,他在9月2号之后没有再用院里的水做仙草冻,还一个月都没有做饭。”

“所以这次的水费他不需要多出,可以像大家一样一起平摊。”

“我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

冤大头,李子敬是不想当的,虽然钱没多少也就1块钱,他没有惯着院子里的邻居们。

刘海中追问道:“那9月份怎么比去年多出了这么多用水?”

返回